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95岁战斗老英雄张富清:我有什么资格宣扬自己……

来源:方志四川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发布时间:2019-06-02 19:57:10 浏览次数: 【字体:


 1948年,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炸毁敌人两个碉堡,满身脸上是血。转业后,他选择到湖北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赫赫战功从未向人提及。回忆起牺牲的老战友,张富清老人满眼泪水:“我的战功,和他们的贡献相比,差得很远……”

2019年5月24日央视新闻报道: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积极弘扬奉献精神 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张富清年轻时的照片(图片来源:新华网)

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

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左腿截肢的张富清依靠支撑架在家里活动(2019年3月31日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

……

所有这些,只因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

95岁战斗英雄张富清(张欧 摄)及张富清老人保存的“报功书”( 吕 行 摄)(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当年的报功书(图片来源:新华网)

尘封63年的军功被发现后,张富清不愿接受媒体采访。他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比起他们,我有什么资格显摆自己的功劳?”儿子给他做工作:“把您的故事讲出来,能激励很多人。”

 于是,面对一拨又一拨的来访者,95岁的张富清又一次拿出了当年的“突击队员”作风。他用一条腿撑起身体,忍着病痛,讲述平日里并不愿过多回忆的战火纷飞的岁月。

立功证书内页记录了张富清荣获的战功(图片来自网络)

突击队员,是张富清的“老本行”。1948年3月,24岁的张富清参军,在历次战斗中都是冲锋在前。由于作战勇猛,当年8月,他便被连队推荐火线入党,成为预备党员。老人回忆,那时候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几乎天天在行军打仗,每次战斗自己总是主动要求担任突击队员。

“突击队员就是‘敢死队’,是冲入敌阵、消灭敌军火力点的先头部队,伤亡最大。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张富清说,自己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为党和国家牺牲是光荣的。

 张富清回忆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牺牲时情景,不禁泪流满面(2019年3月31日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张富清其实也怕,战争的残酷让他在几十年后仍会在深夜里突然惊醒。令他记忆深刻的永丰战役,“一夜之间换了3个营长、8个连长。”

 那是1948年11月27日夜,张富清作为班长,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扒着墙砖缝隙攀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去,冲进敌群,端着冲锋枪猛扫,“突然感到头顶好像被人重重捶了一下,后来又感觉血流到脸上,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翻了起来……”

 那天晚上,张富清击退外围敌人后,冲到一座碉堡前,刨出一个土坑,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然后拉弦引爆。他独自坚守到天亮部队进城,炸毁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此役,他荣获军里的一等功。

张富清(2019年3月31日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中国成立后,将军功勋章藏于箱底的张富清,却没有忘记自己突击队员的军人本色。

 1954年,组织告知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湖北省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我是党培养的干部,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本来可以凭军功留在大城市的他,又一次担任起“突击队员”,带着结婚不久的妻子,赶赴鄂西深山。

 在来凤县的30多年里,张富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担任“突击队员”——

 当时的三胡区粮食短缺,干群关系不好。担任副区长的张富清,时常在村民家里一蹲就是二十来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村民看看共产党的干部是什么样。”三胡区当年就顺利完成了为国家供粮、为百姓存粮的任务。

 原卯洞公社最偏远的高洞片区深居大山,不通水不通路,老百姓常常吃不上饭。时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张富清,在班子成员分配片区时抢先选了高洞,住在村民家的柴房里,带领村民们肩挑背扛,修出一条能走马车、拖拉机的土路。

张富清和老伴在家里吃晚饭(2019年3月31日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张老真可以说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曾和张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的田洪立感慨。

 老兵暮年,气概不减。88岁时,张富清的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他凭着一名突击队员的坚毅,术后一周就忍痛下床锻炼。他给自己做了一个简易推车,手扶车子用一条腿顽强地站了起来。

作为医药费全额报销的离休干部,他把自己的降压药锁在抽屉里,强调“专药专用”,不让同患高血压的家人服用。

 做眼部手术时,医生建议他用7000元到上万元的晶体,但他听说农民病友用的是3000多元的,也选了一样便宜的。张富清老人说,“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张富清在来凤县人民医院检查眼睛(图片来自网络)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张富清珍藏了几十年补了又补的搪瓷缸(2019年3月31日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张富清和老伴在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里看电视(2019年3月31日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张富清在家里看书学习(2019年3月31日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当被问及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95岁的张富清老人这样回答“党叫我到哪里去,我作为一个党员,不能和党讲价钱,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我应该带头到哪里去,在战场上死都没怕,我还怕苦?”

迎难而上,为党和国家而战的突击队员本色,张富清保持了一辈子(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3月2日

老部队来人看望

老人的儿子张健全彻夜难眠

写下一首诗《老兵的军礼》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着军人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僵硬的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九死一生犹未悔,

只因那坚定的信念和军人的勇气,

只因心里飘荡着血染的军旗……

深藏功名,坚守初心

英雄无言,不改本色

致敬老兵!致敬英雄!

湖北省来凤县人武部为张富清定做了一套老式军装,他小心翼翼地在整理军装(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方志四川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微博、新华视点、新华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来源: 方志四川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