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民族民俗】阿坝马尔康:古碉下的婚礼变迁

来源:川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1-10-20 10:51:14 浏览次数: 【字体:

嘉绒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马尔康是嘉绒藏族文化的腹心地,其婚礼文化更是丰富多彩,独树一帜。

新郎新娘携手入场 摄影:泽尔登

嘉绒藏族婚礼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隆重,正在经历着巨变。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藏乡山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走出大山,或打工,或在单位上班,这样一来,这些年轻人择偶的范围更广了,婚姻也不再是父母包办,也不再是只在本村找对象了。如今的嘉绒藏族婚礼在保持传统仪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了很多的创新。接亲的队伍可以说是浩浩荡荡,把自家或租用的车作为婚车,再精心把婚车从头到脚进行藏式包装,婚礼现场布置也全是藏式,婚礼活动非常隆重,在传统藏式婚礼仪式的基础上,还借鉴了汉族的新郎新娘互戴胸花、喝交杯酒等形式。单位上或县城附近的都在饭店进行婚宴,有婚庆公司操办,舞台、灯光、音响,摄影摄像样样都齐备。偌大的大厅里,高朋满座,欢天喜地,其乐融融。大家一边品尝美食美酒,一边听歌赏舞。婚宴结束后,父老乡亲们还要跳锅庄,热闹非凡。

伴郎伴娘团 摄影:泽尔登

想当初,这样高大上的婚礼是想也不敢想的。那时生活条件差,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落后,婚姻几乎是父母包办的,而且只在本村或本大队之间通婚,与外地和外族结婚是被耻笑的事。父母给子女择偶,不但看人品,而且男的要身强力壮,一言九鼎,女的要贤惠端庄,勤俭持家。两家父母碰头商议孩子婚事之前,要请人合“八”字,择吉日,确定良辰吉日后,通过口信,通知四方亲朋好友,那时还没有写请帖的习惯。

婚礼现场 摄影:泽尔登

嘉绒藏族不重男轻女,谁当家是父母说了算,他们觉得哪个孩子更孝顺持家就把哪个留在家里当家。嘉绒藏族的婚礼是隆重的,也是神圣的。结婚当天,新人必须按吉日,时辰一到就得进门,不能提前,更不能推后。不管嫁出去的或是做上门女婿的,结婚当天,离开家门前都要接受诵经祝福,还要跪拜父母。送亲人的多寡根据家庭条件而定,如果条件好,送亲的人就多,每个人都背着一样东西,有粮食,有被子,有锅碗瓢盆,成家用的基本用品几乎是备齐了的。送亲队伍最前面是德高望重的来接亲的男性长者,进村或门口处,都有若干桶水,里面装满了纯净的山泉水,上面搭着柏枝,长者一边念诵吉祥的祝词与经文,一边用柏枝沾水向天地抛洒。紧跟长者的是背着长馍馍“杰尔列”的人,新郎或新娘站在队伍的最后,紧挨着他(她)的是伴郎或伴娘。

献哈达仪式 摄影:泽尔登

婚礼由新人入门的那家主办,在村子空地或坝子里,全村或大队男女老少,以及四方宾客,在简易“超长木凳”上就坐。婚礼在村里德高望重老人开坛致新婚祝词中拉开序幕。那时的婚礼虽然简单朴素,但是依然欢天喜地,热闹非凡。婚礼仪式结束后,大家就把婚礼现场的中间腾出,在中央升起熊熊篝火,男女老少,手拉手开始了跳锅庄。后来,条件好了,婚礼就在村委会的水泥坝子里进行,搭台子,请婚庆公司承办,结束了夜晚在庄稼地里进行婚礼的历史,也不再是盘腿席地而坐,而是围着桌子坐凳子上了。婚宴的菜品酒水也是十分丰富,跟县城的没有多大差别了。

藏式装扮的婚车 摄影:泽尔登

嘉绒藏族婚礼的变迁,见证着藏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也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壮大,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睦团结,奋发向上,开创未来的缩影。

来源:马尔康在线

来源: 川观新闻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