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 民族风情】颜林 ‖“拉婚故里”苗场节 人头攒动看“拉婚”

发布时间:2019-03-29 12:51:29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刊于《巴蜀史志》2019年第1期


 盛况空前苗场节,舞姿翩翩展风情。川、滇、黔三省交界的叙永县,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是“苗场节”(亦名赶苗场、民族团结场)。苗场节盛况空前,隆重、热闹、欢乐、祥和、繁荣,它流行于川南叙永一带,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二月和七月的初二至初五,叙永县的苗族群众都要到麻城、震东、摩尼、赤水河、合乐、枧槽和白腊等场镇欢度苗场节。每到一年一度“苗场节”,整个苗乡山寨都沸腾起来了,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涌向举办苗场节的场镇。其中有大量来自云南、贵州的苗族同胞,大的场镇赶场人数一天可达一万多人。在节日里,男女老幼身着盛装,熙熙攘攘,聚会场镇,尽情狂欢取乐。

 叙永县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是四川省革命老区县,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文化底蕴深厚。全县有3个苗族乡、2个彝族乡,共有少数民族7万多人,其中苗族有5万多人。近年来,叙永县通过开展“苗场节”“苗族踩山节”等传统文化活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打造“拉婚故里”的苗家婚俗文化,实施文化扶贫和智力扶贫工程,推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带动苗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其中,叙永县麻城镇寨和村已经传承了300多年的拉婚习俗,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美好的爱情寓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从而增加了当地苗族群众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

 “拉婚故里”看拉婚,阿哥阿妹结良缘。川南叙永的苗族婚俗具有自由恋爱的特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青年男女在苗场节、踩花山等节日活动中自由选择对象,双方同意,即可结婚。苗族的婚姻,历史上多是自由自主。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载:“苗人旧俗,凡遇婚丧,均以唱歌为酬应之具。汉人之谙习苗歌者,谓节奏铿锵,较汉音尤委婉动听。蔺俗以二五八为赶场期……凡苗家及婚之少年男女,均于是日齐集蔺场各自择配。如双方许可,身束之彩带,即取而交换之。带以彩线织成,花样繁多,各有记认,一经交换,永无改更。回家后男据情禀告家长,延媒向女家告婚,即可择期行礼。”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风俗》中也有苗族婚俗的记载:“每于正月初旬,椎牛酾酒,约会高阜,名曰踩山,夜聚曰跳月。未婚嫁者,男吹芦笙,女弹口琴,彼此对歌,相悦则引带为婚。”1935年版《叙永县志》卷四记载:“跳月者,苗人之婚礼也。每岁阴历正月初八聚,未婚男女于郊,跳月跳舞连袂,宛转以为节,情钟意合自相配偶,父母不禁。”可见,川南苗族自由恋爱的婚俗历史悠久。

苗场节展示苗族风情(颜林 摄) 

 2018年8月12日(农历七月初二),在四川省叙永县麻城镇寨和村苗寨,2018年首届“拉婚故里”寨和苗寨苗场节隆重举行。激情如火的盛夏七月,我们从叙永县城驱车前往风光旖旎的“拉婚故里”麻城镇寨和苗寨,与苗族同胞一起欢度苗场节,采撷丰富多彩的“拉婚”苗族风情。“古韵悠悠舞芦笙,齐鸣管乐曲调新。未饮先醉拦门酒,盛满苗家一片情。”在寨和苗寨的寨门外,两侧身着盛装的苗族青年吹奏悦耳的芦笙,兴高采烈地迎接来宾;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高唱苗族敬酒歌,端起酒碗热情地向尊敬的客人献上“拦门酒”(苗家米酒)。苗族同胞热情好客,客人不喝三碗“拦门酒”就不能进入苗寨大门。

 喝了三碗“拦门酒”,进入“拉婚故里”寨和苗寨的寨门,远远便看见苗族同胞身着艳丽的苗族盛装,婀娜多姿,载歌载舞,欢度苗场节。苗场节人头攒动,人潮如涌,处处是欢笑,处处是歌声,吸引数千游人前来观光旅游和采风摄影。游人喝苗族拦门酒,学吹苗族芦笙,学跳苗族芦笙舞,学说苗语,学唱苗歌,跳苗族竹竿舞,参加苗族踩山活动,观看苗族拉婚习俗表演,欣赏苗场节民族风情展示,品尝风味独特的苗族长桌宴,体验篝火晚会激情狂欢,一整天的苗场节活动丰富多彩,让人如痴如醉,乐不思归。苗族同胞在欢度苗场节的同时,会亲访友,互通信息,交流物资,购买苗族扎染产品和刺绣挑花商品。苗场节不仅使各族人民在文化、经济、贸易等方面得到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对繁荣边远山区贸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起到了推动作用。

 热情好客的苗家儿女,将叙永苗族同胞的独特民俗风情,用独特的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为远道而来的八方宾客演绎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大餐。上午10时30分,鼓乐齐鸣,芦笙悠扬,苗场节民族风情文艺表演活动在《狮灯狂舞》中拉开序幕。两只彩狮在前面狂舞开道,身着艳丽服饰的苗族同胞,吹着芦笙,跳着芦笙舞,在苗寨内绕行一圈,进行苗族踩山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族兴旺、万事如意。紧接着,进行《苗族芦笙舞》《飞向苗乡侗寨》《苗家咪彩》《拉婚定情》等原生态苗族特色文艺节目表演。其中,独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拉婚定情》以歌舞的形式展示了“拉婚故里”苗族青年男女恋爱的独特风情。阿哥(苗语叫咪哆)和阿妹(苗语叫咪彩)通过芦笙舞蹈和对唱情歌,吹奏不同的芦笙曲调来表达相互爱慕之情,原生态的拉婚表演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笑声和尖叫声。

 在苗场节活动中,最活跃的要数苗族未婚男女青年,他们借机通过抒情笙曲、对唱情歌、拉婚定情和互换腰带等形式,自由选择对象。苗家拉婚,其实就是阿哥和阿妹在苗场节、踩山节等苗族同胞重大聚会活动的时候,寻觅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苗场节上,苗族男青年手握芦笙,边吹边跳,或原地急转,或单腿跳跃,或头肩着地,或地上翻滚,在苗族姑娘身边尽情跳芦笙舞,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苗族姑娘则打着红色花伞,载歌载舞,不露声色,仔细考察身边的小伙子是否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苗族未婚青年男女通过拉婚定情选择对象,然后互赠订婚信物腰带(互换腰带)。腰带,长约2米,宽约0.2米。苗家姑娘用10多种彩色丝线在上面精心绣着鸳鸯、花卉和美丽的山水图案。

 “阿哥声声震山岗,阿妹声声绕山梁。阿哥阿妹在一起,卿卿我我话衷肠。”在欢快的芦笙歌舞中,苗族阿哥会吹奏各种悠扬的芦笙曲调去吸引自己喜欢的苗族阿妹,苗族阿妹会有意去触碰自己相中的“白马王子”苗族阿哥的芦笙,苗族阿哥便有意用芦笙去触碰自己心仪的苗族阿妹的腰带作为回应,他们用“触碰芦笙”的方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一见钟情的苗族阿哥和苗族阿妹,就会眉目传神,心领神会。于是,苗族阿哥为表达爱慕之情,突然“强行”拉住意中人苗族阿妹的手,意欲将其“强行”拉走,以粗犷豪放的方式向她表达爱慕之情。害羞的阿妹假意推脱不从,用力向后退缩。这时,苗族阿妹的母亲和姐妹朋友们就会立即出来阻拦,众人拉着阿妹的手,不让阿妹被阿哥轻易拉走。双方拉来拉去,各不相让,上演一出别开生面的现实版“拉婚”情景剧。在两情相悦的前提下,苗族阿妹的母亲和姐妹们才会最后松开手,让苗族阿哥将苗族阿妹拉走。于是,一对相互爱慕的苗族阿哥阿妹,双双离开伙伴,来到山林僻静处,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倾吐爱慕之情,互相赠送腰带(互换腰带),以此作为定情信物。

 在寨和村,苗族男女青年在“苗场节”“踩花山”活动中, 通过“跳芦笙舞”相识,通过“对唱情歌”相知,通过“触碰芦笙”达意,通过“拉婚”定情,通过“互换腰带”传情,演绎了一场生动真实的苗族拉婚习俗,使得一对对苗族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段段美好的姻缘。

 夜幕降临,星月当空,苗族同胞点燃篝火,吹奏芦笙,敲响牛皮鼓,引吭高歌,悠扬的芦笙声、雷鸣的鼓声和浑厚的歌声传遍整个寨和苗寨。各族群众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手拉着手,尽情歌舞狂欢,一幅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美好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丰富的民族文化大餐,让人陶醉,流连忘返。

(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1期,总第221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