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 ‖ 安岳紫竹观音:一尊美神
紫竹观音(汪毅 供图)
安岳紫竹观音: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自古以来,四川和重庆地理同域、历史同脉、文化同源,有“巴蜀”之称。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会议精神,四川与重庆决定联合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经网友推荐、专家评审,《华西都市报》报于2020年11月19日公布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计30处,分布于四川和重庆。作为佛教石刻艺术类型,四川仅有安岳紫竹观音进入“新地标”,使之成为四川佛教石刻艺术的“封面”。
颇巧的是,本文作者汪毅曾率先将紫竹观音推介至省级媒体(《四川日报》,1982年11月7日)、国家级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12月21日;《广播之友(周报)》“广播文萃”,1985年第3期,并被《文摘周报》于1985年3月1日转载)发表,率先将紫竹观音通过中国新闻社(1984年5月9日)向海外介绍。此外,作者还率先以诗配图的形式在《中国旅游报》(1986年1月21日)发表,并刊于其所著《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年)封面。
安岳紫竹观音:一尊美神
汪 毅
继安岳县发现我国最大的古代全身石刻卧佛后,街头巷尾又盛传还有一尊美神。耳濡颇多,笔者有幸去欣赏了一番,果然名不虚传。这尊美神就是离县城90里的赤云乡(今石羊镇)毗卢洞观音殿内的紫竹观音。其称谓本应是水月观音,因它背倚紫竹林,人们便谓之紫竹观音了,而当地群众却爱昵地称它“风流观音”。风流,即佼佼者和出类拔萃之意。这尊美神凿刻于宋,距今已逾千年。毗卢洞于1956年列入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竹观音(汪毅 供图)
紫竹观音高约3米,悬刻于长、宽约10米的石窟中。从观音殿当年的主持僧远留下的碑记《重贴观音金身并装彩诸佛殿》中悉知,紫竹观音的最后一次装彩和塑金身是在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乃信士唐登相合家出资八百八十文的善举。
紫竹观音头戴繁密贴金天冠,冠中镶嵌化佛,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着短袖薄袈裟,下身彩带紧贴于腰腿之间,裙角、褶纹飘逸自然而有风韵。它坐在一张长约3米的弧形荷叶上,上身微向左侧,两手佩戴膀圈,左手抚撑叶面,亮一双秀美赤脚;右腿弯曲踩于叶面上,右手挽放膝头,五指自然下垂;左脚悬于莲台下,轻轻踏着莲花蕊。其背后两侧刻有的象征南海普陀山紫竹林的紫竹葳蕤摇曳,使紫竹观音在恬静中显微动之势,彼此相得益彰。对于此美妙,特别是其雅态,古人自有一番审美,甚至在观音殿明碑留下了“大士像(紫竹观音)于毗卢山之右,森严神妙,有动静语墨之机;紫竹飞篁,有风晴雨露之态,诚人间稀有者”的记载。
俗话说娇娃似“菩萨”。其实,反言之菩萨就是娇娃。因为在这里紫竹观音的妩媚娇躯,给人以温柔、潇洒、端庄,既可爱又可敬,爱而不邪、敬而不畏的感觉,故感到它就是我们生活圈中的一位值得交往和尊崇的女性,甚至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大姐或大嫂。
重庆大足北山石刻中的普贤菩萨,趺坐于大象背上,嘴角略往后收,表现出欲笑而略略带羞的微妙神情,不乏清纯之美和娇俏之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如果这尊将普贤菩萨喻之为一位向往人间的怀春少女,那么紫竹观音则堪称韶华斐然的少妇。紫竹观音显示出成熟的魅力,诚如先秦文学《硕人》所形容“巧笑情兮,美目盼兮”,堪称绝妙千古的“美人图”。
大足石刻 北山第136号普贤菩萨像(图片来自网络)
比较起来,紫竹观音更高大(特别是悬空而坐并身体微侧,更显气度不凡),没有风化,棱角清晰,色泽鲜亮,肌肤质感强,青春的弹性更为显著。其凿刻并非全是浮雕,其右手臂、荷叶、莲花,甚至五指和细小巾带皆取镂空雕技,虚实结合,平面与立体相间。
紫竹观音(汪毅 供图)
再就是它的悬空而坐。其造型讲究科学,十分注意美学与力学的和谐。所坐的莲台与足踏的莲蕊之间,镂出了大量的空间,再以肩搭的帔巾相连接,既减轻巨石的重力,又给人以镂空美的艺术享受。
紫竹观音虽取材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但具体在形体结构展现上,却与中国传统的伦理和审美观十分吻合。其身躯侧坐和跷脚,颇显随意,被称作“自在坐”,诚如《般若心经》所言系“观自在菩萨”。这种一脚跷起的形式,显然是更接近世俗化的一种表现。这种坐姿无拘束的木雕、彩塑、鎏金水月观音,在中外博物馆虽不难看到,但在摩崖石刻中却寥若晨星。紫竹观音的“自在坐”,颇有一些大貌不恭,不仅与佛祖的正襟危坐背道而驰,而且突破了观音刻像一律正坐的宗教仪轨,使森严的佛界透出勃勃生机,由此显示了古代石刻艺术家大胆冲破陈套桎梏的精神和对美的憧憬(注意:它跷着腿,赤着脚,就这样悠闲地坐了一千年!)。紫竹观音这些瞩目的艺术特点构成了其完美性,表现了古代艺术家惊人的创造性。由此,笔者耳边荡响着美学家拉斯金说的“创造一个完美的人,比建筑一座华美的高楼或寺院更难得多”的名言。
是的,雕刻艺术家在民间习俗中,提炼出一个最亲切、最有感召力的代表动作,无疑赢得了巨大成功。当看到每一个走过它面前的游客都情不自禁地摆开与之相似的姿态时,就会知道这尊美神通过人们的“内模仿”,与之达到了最大的情感交流。在“移情作用”下,游客们不自觉地把它视为自己心爱的人。笔者猜想,紫竹观音的雕刻者一定是与其娇妻分离了好长一段时间,故他用全部的思念和爱,甚至用全部的生命来塑造了一个血肉丰盈、温柔潇洒、光彩照人的少妇形象,以此表达内心的爱恋。这个猜想虽然无法证实,但是我也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来否定。因此,当我们面对紫竹观音时,才觉得它娇而不妖,美而不邪,堪称现实人生的娇娃与理想佛性的菩萨两者的自然天成,升华了世俗美之美,系世俗化宗教美的杰作。
安岳紫竹观音之所以镌凿得如此精妙绝伦,这与佛教宣传和崇佛者的心理有关。据佛经记载,观音是释迦牟尼未成佛的称号。观音菩萨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见五蕴皆空,既是“慈悲”的化身,又是为众生“度一切苦厄”的神。至于观世音菩萨的法力,《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甚至还称它在“普渡众生”时,能够示现出三十三种变化身,可以拯救世人而步入西方极乐世界。唐代以前,观音以“伟丈夫”形象盛行,故《法华经》说它是转轮圣王的第一王子,甚至佛陀亦以“善男子”相传称。后来,由于有所谓“紫竹林中现女像”等说法,民间便产生了不少观音化美女劝人行善的故事。善男信女们不断将它理想化、象征化、世俗化、民族化,描绘成胸襟广阔,有“海棠醉日”“梨花带露”之美的善良女性,甚至注入母性之爱,使其法身独立于佛陀胁侍成为开悟善男信女最美的象征。人类史前的原始理想化伟人,大凡是女性,这倒符合常情,中国补天的女娲、填海的精卫、古希腊神话中的各种女神就是例证。
紫竹观音(汪毅 供图)
安岳紫竹观音之所以镌刻得如此震人魂魄,还与具体的传播者——古代雕刻艺术家为了放大观世音的慈悲功效而将其刻为女像有关。其实,就佛教规矩而言,女性是不能成佛的,倘若要成佛,必须先投男身,故有“菩提树下转男身”之说。然而,具体到观世音而言,由于它拥有无位涅槃的菩萨位置,即离开佛而单独安坐一如佛的身份位置而被人供奉,故可以说它本身便超越了男女性别。一路走来,紫竹观音的美震慑了古人。紫竹观音从森严的佛界里透出勃勃生机,显示了古代石刻艺术家大胆冲破桎梏的开拓精神和对美的强烈憧憬。这些瞩目的艺术特点,构成了紫竹观音的完美性,表现了古代艺术家惊人的独创性。难怪,谙熟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的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女士有此感言:“我到过许多国家,看过许多石刻,像这样精湛绝伦的造像还是第一次。真是太好了!太有意思了!”
朋友,请多看一眼安岳紫竹观音——这位“太有意思”的东方的美神!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 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