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旅游>详细内容

【风光】王晓梅 ‖ 孟屯河谷见闻:张家碉房

作者:王晓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05 17:03:49 浏览次数: 【字体:

孟屯河谷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孟屯河谷白树桥沟龙嘴风光(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见闻:张家碉房

王晓梅

时隔一年,又来到理县孟屯河谷的古堡酒店。去年曾打算来看红叶,由于当时安排了土耳其旅游没有来成,今年因疫情影响,前不久才得以成行。

孟屯河谷(王晓梅 摄)

四川正值多雨时节,进入孟屯河谷的道路比起去年差了些,间或因塌方有烂路,也有交通管制单边放行,不过小车都能顺利通行。

孟屯河谷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古堡下的酒店依然整洁明丽,老板张文香笑盈盈地迎接我们。

空气还是那么清新,弥勒庙金光灿灿还是那么耀眼,院子里核桃树虽被砍掉了几根枝桠(为了安全),依旧遮荫蔽日,更难得是去年在此结识的向心杰老师和几位摄影朋友也正在酒店度假。熟悉的景物,熟悉的老师朋友,恍然之间去年今日影像重现眼前,时光在倒流吗?当然不可能,因为古堡酒店最重要的一位老人始终没有出现,去年他就站在这里和我们说古谈今,他将自己保存的《理县政协文史资料选辑》借我翻阅,院落里随时都会看到他和蔼可亲的面容......

孟屯河谷古堡酒店旁生长的千年核桃树王(王晓梅 摄)

《理县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王晓梅 供图)

文香老板告知,她公公余光华老人已于今年春天离开人世。那种突然的走是修福之人的走法。原来世事变化最重要的还是生命的消长,在此向余光华老人献上怀念与敬意!

全家福(前排右为余光华,左余光华夫人;后排中间两位是余小兵张文香夫妇,张文香 供图)

余光华老人从小生长在四门关这座古堡下,他的祖上是四川安岳人,娶了当地藏族姑娘,在此安家落户,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王晓梅 供图)

孟屯河谷四门关的石门就在余光华老人住家近旁(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高桥沟的古碉楼(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有24条沟壑,以老君沟、高桥沟、瀑布沟(塔斯坝沟)、白树桥沟龙嘴最为有名。老君沟通向万年积雪的麦多什古神山(雪隆包),海拔高达5726米,9个美丽的海子缀落其间,但行程艰险,没有充分准备是不可能上去的。这次我们游览了白树桥沟龙嘴和高桥沟,并随向心杰老师观览了张家碉房。向老师嘱我一定要写写张家碉房,好让更多的人关注这座富有特色的嘉戎藏族民居。

孟屯河谷高桥沟(图片来自网络)

高桥深涧(王晓梅 摄)

张家碉房上下四层,背靠大山,座落在巨型岩石之上,一道弧形的石墙环围在碉房上方,远看好似开屏的孔雀 。这座独立成户的碉房从军事意义上看是易守难攻,估摸建造者一定有保家卫户的思考。

神密的张家碉房侧面(王晓梅 摄)

张家碉房正面,其后石墙好似一面孔雀屏(王晓梅 摄)

嘉戎藏寨一般建3层,底层为畜圈;中层为住房、厨房、存放食物、工具等,待客和家庭活动都在此;顶层是经堂,供奉佛像。3层楼分配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最下层是畜生道、中间是人道,上面是神。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王晓梅 摄)

张家碉房建有4层,多建的一层是将经堂下面那层作为了库房,存放工具等,也许这是建造者从居家舒适角度所做的抉择。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王晓梅 摄)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张家碉房迴廊上的两排美人靠,照理应该是汉族地区建筑特色,如何被搬来了深山,且历经数百年仍坚固结实,这真是个难解之谜啊!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张家碉房迴廊上的两排美人靠(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张家碉房迴廊上的两排美人靠(王晓梅 摄)

当然,最令人惊叹的还是张家碉房那座经堂。沿楼梯上到顶层,入眼便是一排色彩绚丽的转经筒,顺经筒指引往前左拐再左拐,便是经堂的入口。这是一个缩小了的庙堂,大约只有十来个平米,全木结构,神龛、佛像、香案、法器等一应俱全,散发出精巧和华贵的气息。神龛背面是整幅精美的佛像壁画,光凭肉眼看不出色彩,可一入镜头便光彩夺目。那些历经数百年不曾脱落的金色和矿物色彩,让壁画熠熠生辉。除了经堂正面的壁画,左右两侧也绘有彩色佛画,只是比中堂那幅多些斑驳。神龛旁还摆放了数块雕有各种佛像的石板,仔细观摩有特别精美的。房主张德云告诉我们,这些石板曾被埋藏在院内石墙某处,世事清明后才找出来摆放的。向心杰老师说,张家碉房的经堂是他在藏区看到的保存最为古老和完整的家庭经堂。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经堂(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经堂(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经堂(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经堂(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经堂(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张家碉房经堂(王晓梅 摄)

张家碉房被理县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在班达沟口和碉房下都立了红底白字牌子标明,上面没有说明碉房确切的建筑年代,提到清朝建威将军和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曾驻扎于此。对于现年54岁的房主张德云来说,他对这些历史都不甚了解。在他的印象中,只记得家里原来有几箩筐文书、经籍、印章(方的圆的)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烧毁了。他从已故父亲口中得知,祖上是清朝将军,曾出川参加过有关台湾和西藏的战斗。

孟屯河谷红軍标语(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高桥沟的古碉楼后围墙(王晓梅 摄)

翻阅有关史料,这一段是有记载的。1752年,清乾隆对此地改土归流后,乾隆52年(1787年),五屯兵包括下孟屯屯兵赴福建参加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56年(1791年),五屯兵随福康安、海兰察到西藏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反击廓尔喀取得六战六捷大胜后,乾隆皇帝对将帅兵丁论功行赏,下孟屯屯兵统领木泰尔升授副将衔,赏戴花翎,赐“甯都巴图鲁”名号。

孟屯河谷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这位木泰尔是否就是张德云的祖辈呢?如果是,那这座碉房兴建应该是在清朝乾隆56年(1791年)之后。建威将军扎克塔尔和木泰尔是同时代人,他到过这座碉房是可信的。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根据现有史料推论,因年代久远,史料被销毁,我们无法确证。不过以碉房建造的种种特色,如军事地理的考量、因见多识广引来的美人靠、富丽精美的经堂等,这些可佐证张家碉房的建造者非等闲之辈。当年建之不易,故而历经两百多年依然傲立深山彰显着前世辉煌。

张德云夫人张辉芝及孙女、张德云、二女儿张琴合影(左起,王晓梅摄)

*** “木泰尔,清杂谷厅下孟屯人。乾隆年间从军征金川有功,后随征兰州、石峰堡、台湾、廓尔喀等地,累著功绩,升任副将,赏戴花翎,赐’甯都巴图鲁’称号。”

——《理县县志》

孟屯河谷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向心杰老师今天约好到张家碉房一个重要目的,是要为张德云二女儿张琴拍照,也让我们见识了摄影师创作美图的执着和艰辛。

向心杰老师拍摄的美图(王晓梅 供图)

张德云在灶堂生火熏烟,这是张家后人为保持碉房干燥经常要做的工作,向老师即在这烟雾浓浓的老屋捕捉光影,一时间我们都被烟熏得跑出屋外,而向心杰老师却专心致至地呆在浓烟房中观察烟和光影的变化,力求拍摄出最佳图片。

张德云在灶堂生火熏烟(王晓梅 摄)

向心杰老师在拍摄中(王晓梅 摄)

张家二女儿张琴称向心杰老师为向爷爷,他们全家对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师特别礼敬。向老师拖着受伤的腿数次造访张家,拍摄了不少张家碉房的精美图片,不仅给张家人留下了好感,也使这座保存完整逾两百年的嘉戎藏族碉房正逐渐广为人知。

张家二女儿张琴称向心杰老师为向爷爷(王晓梅 摄)

张家二女儿张琴扶向心杰爷爷下梯步(王晓梅 摄)

张家二女儿张琴扶向心杰爷爷下山(王晓梅 摄)

自去年结识向心杰老师后,被他邀进“千村万景”微信群,在里面时常能读到向老师和其他摄影老师的美图。读到这个群中许多热心人关注四川民族地区边远村寨,经常相互邀约深入穷乡僻壤,不单单为拍摄美景,还做公益,带去许多关怀帮助,令我感动!当听到张文香老板称向心杰老师为“干爸”,张琴姑娘称向心杰老师为“向爷爷”时,心底会涌起一股暖流,原来品德高洁的摄影人在这里收获的不仅仅是美景美图,还有那么多真挚的亲情!

孟屯河谷古堡酒店(王晓梅 摄)

去年清晨是余光华老人在酒店各处洒扫庭除,而今他老伴接过了这扫帚(王晓梅 摄)

孟屯河谷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前期回顾:【方志四川•风光】王晓梅‖孟屯河谷见闻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晓梅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