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蜀锦蜀绣及其发展历程‖吴春

作者:吴 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04 14:46:06 浏览次数: 【字体:

蜀锦蜀绣及其发展历程

吴 春

蚕丛王开发蚕桑

唐朝李白诗吟:“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早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2600年间,在四川岷江上游,今松潘、理县、汶川一带,穴居一群部落,打猎捕鱼为生,其首领蚕丛在居住地西陵叠溪,发现桑树上结了很多白色果果,这是蚕虫咬食桑叶结成的蚕茧。他和族人把蚕茧的丝抽取出来,合拧为丝线,感悟到用多多的丝可以结网捕鱼,也可仿效中原人编布那样编成丝绸。于是蚕丛领导族人种植桑树,养蚕聚茧,缫丝编绸,用于衣物。这里就是华夏最早拾野蚕茧制棉与抽丝的部族,人们称此地为:蜀。到了西陵氏女嫘祖为黄帝妃,始传蚕丝业于华夏,中原开始养蚕。西陵就是蚕丛生存的地方(今四川茂县叠溪镇,又名蚕陵镇)。夏禹王会诸侯于会稽,蚕丛带去丝帕包玉作为献礼,距今已有四千年,这是蜀锦领先于世界之始。公元前4世纪时,蜀人已把用麻织成的布、用蚕丝织成的绸运到秦国都城出售,丝绸成为商品。

秦汉时发展蜀锦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带兵,征服巴、蜀后,修建了成都城和都江堰、洛水瀑口水利工程。秦始皇统一全国,大规模迁移中原六国人民到蜀地,他们带来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冶铁、纺织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了蜀地的农业和蚕桑生产,推广了踏织机、提花机和多彩染色,丝织品从绸升华到丝光缎、有图案花纹的锦缎。

西汉时,四川蚕桑丝织业在平原和丘陵普遍发展,人们在屋前屋后“环庐栽桑”,田头陌上桑树成园,妇女养蚕为业,茧丝兴有市场。

公元118年,张骞出使西域,给各兄弟民族带去的礼物,价值钜万,其中就有大量丝织品。这些丝织品,再经西域商人销售到西亚、欧洲各国,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199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了一张汉代蜀地织锦护臂,有专家推断为汉末三国时期生产的蜀锦。

1995年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蜀地织锦护臂

公元214年,刘备占领益州,打开刘璋的仓库,发现丝织品的库存量很大,一次就赏给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等人蜀锦各一千匹。由此可见,东汉末年蜀锦的产量已经不小,引起诸葛亮极大重视,决定大力发展蜀锦生产,以解决庞大的军政费用。诸葛亮家住广都(今双流)县南,种桑八百株,用实际行动鼓励人们种桑养蚕。蜀国不仅设立“督农官”,专管农业生产,设立“堰官”专管水利,还设立“锦官”,专管蜀锦生产。蜀汉政府与魏、吴两国贸易,蜀锦占了大宗,支持了蜀国的军事开支。刘备“联吴抗魏”,多次以锦为礼品赠送吴国,公元222年,一次就赠送孙权“锦千端”一丈八尺为一端。

诸葛亮实行开发南中的政策,认为“思惟北征,宜先入南”,要讨伐曹魏,必须安定南中。公元223年,他带领蜀兵,镇压了以雍凯(建宁太守)结联孟获的造反。以后,不断移民实边,送去了内地先进的农业技术,蜀锦和织锦技术,使无蚕桑、少文学的西南少数民族逐渐从山区移住平地,和汉族移民一起建城邑,务农桑,推广织锦生产。南中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诸葛亮南连东吴、北拒曹操的政策。

诸葛亮南征到贵州铜仁时,苗族奴隶主据险顽抗,难于攻占。那时,苗族地区正在流行豆疫,诸葛亮一方面为苗人治病,同时又派从军的织锦工匠,教苗族人民用当地木棉染成五色,织成有纹采的木棉锦,做衣服被褥,据说可防止痘疫感染。这样,痘疫不再蔓延,病人恢复健康,人心向蜀,铜仁不战而克。苗族人民称这种棉叫武侯锦。

织锦技术传至贵州黎平,壮族人民用五色绒织出“诸葛侗锦”,上有花木禽兽各种图案,下水色不变,浸油不污染。每逢佳节集市,苗族和壮族儿女携带万紫千红的壮锦和侗锦去赶街,其他兄弟民族也远道而来,竞相争购。

织锦技术传至锦屏,壮族和侗族妇女,从当地盛产的染草中,提炼出靛蓝、茜红等染料,用青衣江水,柒出色彩美丽的锦。“郎锦鱼鳞纹,侬锦鸭头翠,侬锦作郎茵,郎锦裁侬被。茵被自两端,终身不分离。”这优美的诗歌,充分反映出少数民族对诸葛锦的赞美。

南朝刘宋时期(420—479),丹阳(今南京)是刘宋的都城,那时丹阳还没有织锦,而成都蜀锦早已驰名全国。郡守山谦之曾从蜀中引用了织锦的“百工”,在丹阳的苑城斗场市建立斗场锦署,使蜀锦技艺传到江南,郡守说:“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至是始乃有之。”

《隋书》上说,当时的成都“水陆所凑,货殖所萃”,劳动人民精于手工艺技术,织造的锦绫和雕镂的工艺品,质量的精美“侔于上国”,当时,波斯送来“金绵锦袍”,十分精丽,隋文帝很喜欢,就叫担任“御府监”的何稠仿制。何稠仿制的成品,质量比波斯送的还好。何稠出身于郫县一个工商家庭,他的叔父何妥是梁朝武陵王肖纪的一个工官,主知金帛,父亲何通,善琢玉。何稠本人“性绝巧,有智思”“博览古图,多识旧物”。何稠纺织波斯金绵锦袍,和他通晓蜀锦技艺有密切关系,也反映了中国和伊朗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成都市博物馆展出汉代织机复制品

唐代,蜀锦的织造技艺显著进步,新品不断出现,以写实、生动的花鸟图案反映在蜀锦上。唐玄宗时,西川进贡的用五色丝线织的锦背心,一件费用百金。织成《兰亭序》的文字锦,被作为异物,珍藏在皇宫里。唐中宗安乐公主出嫁时,向四川勒索一条“单丝碧罗笼裙”,值钱一亿,用细如发丝的金线织成花鸟,雀鸟很小,织出了眼、鼻、甲,看得清清楚楚。

唐宪宗时期两度任过宰相的李吉甫编纂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了贡品,本文摘录如次。

卷第三十一

四川节度使

成都府益州。大都督府。

贡、赋:开元贡:罗八匹、布八匹。元和贡:高杼禅布绫罗、高杼衫缎、丝布。

管县十:成都、华阳、灵池、犀浦、广都、郫、温江、新繁、双流、新都。

彭州

贡、赋:开元贡:交梭罗。

管县四:九陇、导江、唐昌、阳县。

蜀州

贡、赋:开元贡:罗十八匹、木兰皮、沙糖。元和贡:白罗、木兰皮。

管县四:晋原、青城、新津、唐兴。

汉州

贡、赋:开元贡:布二十匹、交梭罗。元和贡:弥牟布、布。

管县五:雒、绵竹、德阳、什邡、金堂。

邛州

贡、赋:开元贡:丝布一十匹。元和贡:丝布一十匹。

管县七:临邛、大邑、安仁、依政、临溪、火井、蒲江。

简州

贡、赋:开元贡:绵绸一十五匹。元和贡同。

资州

贡、赋:开元贡:麸金。赋:绵绢。元和贡:麸金、柑子、麻布。

管县八:盘石、资阳、内江、丹山、银山、龙水、清溪、月山。

嘉州

贡赋:开元贡:麸金。赋:小布、麻。元和贡同。赋:绢、棉。

戎州

贡、赋:开元贡:葛五匹、布。元和贡:荔枝煎四斗。

管县五:道、义宾、开边、南溪、归顺。

上列贡赋,由各州刺史每年用当地所产进贡给朝廷。其丝织品作价,朝廷用官物折价收买。

汉、唐的布和丝绸,以二尺二寸宽,长四丈为一匹。

贡品中的绫、罗,是有各种颜色的稀薄丝织品。

裨布是祭祀大夫穿的礼服,布和绸缎;衫缎是用作妇女短袖上衣的丝绸和布;弥牟布是苎麻夏布。

何谓高杼?就是提花,织锦机由两人操作,一人坐下面踏机投梭,一人高坐在织锦机花楼上,按图提花投梭。

宋代,成都每年上贡蜀布67万匹、绫7865匹和几乎全部的上等蜀锦。

锦江水和上莲池

成都城内东南角,自古就是织锦繁盛的地方,古人在《益州志》上说,锦缎在万里桥江中洗濯,锦的颜色特别鲜明,人们遂称此江名“锦江”,称成都为“锦城”;汉文帝时,成都设有管理蜀锦的锦官;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人们也称成都为锦官城。

1956年冬,笔者从金堂回成都公干,帮本单位赵同志带家书和生活费去过上莲池,在南大街下公共汽车后,从瘟祖庙街往东走,到上莲池正街赵同志家,把书信和钱交妥后我即离去。见这上莲池正街,从北到南约有七八十家门面,街两边房屋一个样的整齐,都是一楼一底的木架瓦房,底层前后门板可以全开,安放一两架提花织锦木机,通街没有树木,机房光照充足。因要拆迁另建高楼大厦,当年织机已搬走,居民尚未迁完。

从西到东的上莲池,宽有二三十米,在池头望不见池尾,荷花己谢,荷叶尚绿。莲池左岸右岸是街道,房院零散,也是织锦人家。街道池边栽有杨柳,株距稀疏,在树枝上横搭竹竿,可晾晒衣物。莲池中隔十多米远,就筑有从北到南的堤埂,埂下有涵洞通水,用木板启闭,调节池水深浅,水源从御河引来,雨水排来。余水流经中莲池、下莲池,泻入御河水东门。人们饮用水,有水井供汲。

成都城区内外,分散有许多织锦机房。1947年统计,全市共有织锦业1500家。

多彩蜀锦和市场

清朝晚期至民国,成都暑袜街商业繁盛,以暑袜北二街北口的“正大裕”疋头百货庄生意兴隆,办陪奁选购被面和绸缎衣料,多来此街。

自1909年建成商业场,1924年建成春熙路,暑袜街的繁荣不再。春熙路、商业场、东大街的绸缎铺都有锦缎被面、绸缎、纱帕等出售。

1945年,笔者15岁时进入成都春熙路聚福祥当学徒,在总经理、经理、襄理面前,一一尊称老师,下跪叩头四个,谓之下四礼;又由高师兄领我去门市向各位先生、师兄拱手作揖、介绍。把我分到疋头部工作,向本部主任杨先生下跪叩了一个头。杨先生40多岁,最会接待顾客,负责锦缎进货。一年级学徒晨起打扫街道,清洁茶具、水烟袋,伙同师兄清洁店堂,早饭后站守柜台,整理商品学习营业。

1947年成都春熙路聚福祥(本文作者 吴春 供图)

聚福祥经营锦缎被面,备有纸板礼盒,浅蓝色盒面有“蜀锦”两个大红字,绘有聚福祥门面,下方印有“成都聚福祥呢绒绸缎匹头百货总行监制 地址:春熙路东北段口 电话:888”字样。织成的被面每床有一丈长,两尺宽,要找绣花铺用缝纫机把面料对折缝合,在锦缎角缝上一指大的丝织聚福祥监制商标,其他店铺就没有缝合。聚福祥店堂陈设蜀锦被面,有两架靠壁玻柜,两个玻璃柜台,每床被面装入礼盒,现出颜色花型,琳琅满目,定价出售,顾客想看哪种,则取出打开展示,花色多样,有月华彩条、孔雀羽丝、龙凤呈祥、天女散花、吹箫引凤、百子游戏、嫦娥奔月、喜鹊闹梅等。

真丝寿被用于装殓,每床约4尺长、一尺二宽,多用黄色、金色、黑色丝线织成,以多型“寿”字或佛祖坐莲台为图案花纹。平时卷放在玻柜里,顾客购买时取出。

黑、蓝、灰、酱色的绨葛和红、绿、黑、白的绸缎,都用木板卷起,陈列在玻璃宝笼子里,如顾客选看,店员取出展示;做裙子的鸡皮绉,用布包裹,顾客选购,则打开包布展示。

绨葛是用棉线为经,蚕丝做纬,织成的衣料,染成黑、蓝、灰、酱、紫红等色,有提花、全素绨葛,成品厚实,光滑伸展,用于缝制马褂、男女夹衣,颇为畅销。

蜀锦蜀绣批发市场

蜀锦、蜀绣批发市场,在成都西东大街暑袜南街口子上,门前挂有“成都市顾绣业同业公会”衔牌,门内有大厅茶座。早上来赶市的有:蜀绣铺掌柜,织绸缎机房掌柜,兰州、西安、甘肃的贩运商和庄客,成都经纪人,成都绸缎铺进货先生。

成交的商品有:双人长方绣花枕套、绣花蚊帐檐、红缎绣花新娘盖头、绣花缎被面、绣花鞋、绣花披衫、蜀绣画屏。小玩意儿(猴、狗、鸡、鸭、小娃娃等),这些玩意儿多用作嫁奁。

顾绣公会里面有茶坐,早晨为锦缎和蜀绣批发市场(顾秀即刺绣,明朝嘉靖时,进士顾名世家顾会海之妾,刺绣人物字画,极为工巧,其技传于苏州、松州一带,包括苏绣)

正科甲巷,巷北口在总府街,巷南口在春熙路东段,此巷有多家绣花铺出售绣品。为聚福祥缝被面这家,有三间门面大,两台缝纫机工作,两台绣花木架,绣女坐在架边双手上下操针,老板娘在绣品橱窗后站柜台接洽买主。

绣花铺卖出趸货,本店绣工不足,就把枕头面料和图案,带到东门内外坐家户多的街巷,请闲居妇女刺绣,谈妥计件工钱、完工时间,到时来验收、结账,居民妇女乐意完成挣点现钱。绣品远销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这条街巷口还有几家镜匣铺,摆卖各式镜子、梳妆台、梳妆镜匣,方便制办嫁奁,与绣花铺配套。

当时成都从事蜀锦、蜀绣市场的经纪约有两百人,他们在全城织锦机房、绣花铺、市场、绸缎铺、西北帮内庄之间,奔走串联,沟通买卖信息,凑合交易,取得手续费报酬。聚福祥批购的锦缎被面,全由经纪送来,杨先生议价验收;绸、缎、葛、绉则上市选购。

郫县安靖镇距成都火东北站5公里,素有“蜀绣之乡”之称,全镇2万多人,有8千多人从事刺绣。其工艺讲究,图案生动,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针法独特,针脚整齐,绣得平整,不起皱纹,用色生动,富有灵气。改革开放以来,绣品自产自销,向荷花池摊位供货。1994年某夜,笔者宿于郫县,晨起去成灌路赶车,看见十多位妇女手挽竹篼,内装花花绿绿绣品,有披衫、围腰、鞋帽,向过路客展示出卖,说是绣品早市,顾客选购,带至茂汶羌族地区或成都。

蜀绣《八子抬鼓》(吴春 摄)

新中国蚕丝蜀锦

金堂县《光绪乡土志》载:“蚕丝,产自本境者,多为省商采购,每岁约计一千斤。其潼(潼川府)、保(保宁府)各属所产之丝,由陆路运入赵家渡,转运至省城销行,每岁均计一万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个县的蚕丝年产量仅有一两千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各县农业局均设有蚕桑站,设有专业技术员指导农民栽桑养蚕。1990年,金堂县桑园2687亩,桑树3591万株,产茧丝40吨。四川省各县的蚕丝产量,均比解放前增加。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辖宁南、会东、德昌、冕宁、普格、会理、金阳、甘洛、雷波、喜德、盐源、布拖等市县,气候温和,一年可养1—5季蚕,茧形大个,茧层厚实,年产桑蚕茧3千万公斤。这里就是诸葛亮南征的越隽郡,在孔明指导下开始栽桑养蚕,延续至今。

1948年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发行金圆券、银圆券,引起物价狂涨,丝绸滞销。成都丝织业约1200家,织机2500台,织工3000多人,相继停产观望。1951年3月,在丝织业工会调理下,47名蜀锦工人代表组建起“成都丝织业工人临时工场”,在杜甫草堂附近瘟祖庙生产,将原资方付给工人的解雇金作为建厂资金,又从资方借来18台木织机,1951年5月13日举行了开工典礼。成都市地政局拨地33亩,建设局拨款6千元,劳动局拨给大米17万斤。为了建设工厂,工人愿意3个月不领工资,到1952年末,这家初生的合作丝织厂有职工164人,织机72台,年产丝绸31565米,生产品种有:素缎、杂花缎、民族缎,被面,毛主席像、抗美援朝、打虎等图案的产品;由国营百货公司包销,原料由蚕丝公司供应。成都市共成立了5个丝织生产合作社,社员平均工资1952年每月8元左右,1954年4月提高到22元,社员都添置了工农蓝衣服、新被盖。老社员说:我织了几十年缎子,今天才盖上自己织的被面。

1957年,手拉梭的竹木织机改成铁木电动织机,每台电动机的产量是人力木机的10倍。在成都建立起蜀锦实验研究所。

1958年,成都市手工业管理局创办“成都市工艺美术学校”,培养丝绸设计人员。同年7月,成都丝织生产合作社更名为:地方国营成都蜀锦厂,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丰富蜀锦原有特色,生产出龙凤呈祥、白鹤闹松、凤穿牡丹、双狮戏球、天女散花等图案的衣料、坐垫,恢复有84种图案,新旧13个品种,各种花色近110种。

成都蜀锦厂规模不断扩大,1963年织造二车间竣工投产;l964年织造三车间修建;1965年职工440人,有织机101台,年产45万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成都蜀锦厂清理出一半以上产品属于不能生产的,改厂名为“成都东风丝织厂”,1968年全厂停产。

20世纪70年代,政府重视蜀锦产品的恢复和发展,实施技术改造,几次由纺织工业部审批技改方案,给予投资。1975年,成都蜀锦厂增加织机112台,国拨专款203万元,修建车间7690平方米。1986年,利润上升到145万元,出口创汇从1977年的14万7千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450万美元。

1988年,又实施总投资440万元的第三期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后,生产设备主机达484台,年产各类丝绸近500万米。

20世纪90年代初,成都蜀锦厂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金堂玉锦丝厂、南溪丝厂、锦文织绸厂、中外合资成都通达丝织品有限公司,另投资300万元,建了两家中外合资服装生产线,即蜀港服装有限公司和锦达服装有限公司。这时,成都蜀锦厂已是一个集缫丝、织绸、服装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整个集团年缫丝120吨、织绸500万米、服装200万套,职工3500人(其中总厂2106人),年产值9千多万元,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

1978年10月13日,四川省委书记赵紫阳到厂视察。至1981年,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成都市委书记杨以希、四川省委副书记许梦侠、四川省委副书记孟东波相继到厂视察。先后视察成都蜀锦厂的中央领导同志有:朱德、刘伯承、邓颖超、贺龙、陈毅、徐特立、吴玉章等。

1994年后,国际市场变化,主要购买丝绸制品的欧美客商逐渐把订单转移到巴西和印度,中国出口丝绸大幅萎缩,加上国控,银行7次提高贷款利率,企业无法消化高额借款利息,从盈利变为亏损,生产萎缩。

2003年,成都蜀锦厂被成都蜀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兼并,全厂职工一个不留,全都与工厂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合同。成都蜀锦厂厂址修建成旅游产品市场。原厂部分职工和主要技术骨干,重新组建起新的股份制蜀锦生产企业,即成都市蜀锦工艺品厂。新厂在较短时间里,开发了二十几种富有特色的蜀锦产品,供不应求,有传统蜀锦、蜀绣挂画、手绣摆件等雅致精品。

蜀绣挂屏:梅、兰、竹、菊(吴文 摄)

2023年5月4日完稿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吴 春(男,1929年生于成都。金堂县发展和改革局退休干部,金堂县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