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传统村落】王英 ‖ 弘扬历史文化 打造最美古村——井研县民建村掠影

作者:王英 来源:《巴蜀史志》2019年第1期,总第221期 发布时间:2019-03-24 20:14:3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刊于《巴蜀史志》2019年第1期


 挖掘历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是地方志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查阅史料、走访考证,重拾遗落民间的瑰宝,让沉寂的优秀历史文化再次焕发光彩,成为方志事业担当历史使命、弘扬服务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

 近年来,井研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在县文旅指挥部、县委宣传部的带领下,不遗余力,协同合作,为乡村振兴做了积极的努力。最近由新华网四川频道主办的网友心中的“四川最美古村落”网络评选活动中,井研县民建村在全省120个参与评选的村落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四名!

 民建村位于千佛镇北部,距离镇政府0.5公里,东临门坎乡,西接千佛村,南与新群村接壤,北与梅家湾村相连。民建村古村落位于民建村1组、3组,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名人辈出,自唐代起就已有开埠痕迹,因盐业而成型。方圆4.63 平方公里内有雷畅故居、雷氏宗祠、千佛岩(寺)、古码头等众多传统资源,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是川西地区极具特色的一处传统村落。

1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雷畅故居

雷畅故居,俗称雷家大院,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朝内阁侍读学士雷畅住宅。雷畅是官居四品的天子近臣,雷家为书香门第,九子十翰林,显赫一时。该住宅大约建于明末清初,具体年代已不可考证。

雷畅故居

 据清《光绪井研县志》记载:“雷畅,字燮和,号快亭。其先为楚人,明洪武朝自麻城迁蜀,卜居。”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为内阁侍读学士。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因患足疾还乡,其子羽中霄以翰林院编修乞养侍父归里,翌年春,霄就旧宅前闲地筑随春园,园有池,四周种植奇花异木,池中奇石为埠,建“月到亭”“香光阁”,香林梅坞,极幽丽之极,名彦雅游,解水流连,颇积一时之胜。

 雷畅故居是一组变化多样的建设群体,它居高临下,层层梯升,融南方之隽秀、幽雅、古朴和北方之雄伟、厚重、粗犷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给人以完美的山庄别墅感受。走进两进或三进不同风格的四合院内,给人以既宽敞博大、又曲径通幽之感,尤其是登上最高楼层后回眸顾盼,视野开阔,更觉心旷神怡。

2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雷氏宗祠

 雷氏宗祠毗邻雷畅故居,是明洪武年间一支雷姓移民从湖广迁徙入川,定居井研县并建造的宗族祠堂。雷氏祠堂占地近1000平方米,大门由青砖层叠,威严屹立,门墙气势恢宏,上有精美大气的浮雕彩绘;建筑中的天井、大厅、戏台等依旧保存着古韵原貌,静静诉说着数百年的历史沧桑……

雷氏宗祠

3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寺)

 千佛岩(寺)位于千佛镇民建村1组福泉古街的东砂岩石壁上,有佛龛若干,其中有大佛1尊、小佛1000尊。

 据清《光绪井研县志》记载,“东岩佛像长丈余,盖唐代伽兰也”,可知该摩崖造像建于唐代。传说该佛像与乐山大佛同时建造。岩左侧有“聚仙洞”,籀文清晰可见,洞内泉水叮咚,四季不涸,又名“福泉”,信徒礼拜过后都会去泉眼处取泉水饮之以求赐福;岩上原建有福泉寺,而福泉古街也由此而得名。后人以岩石佛像为基础,在此处建立千佛寺,现在的千佛寺共有3层,到第三层才能看到壁像。

千佛寺

 寺庙背后一棵百年古树(黄桷树)直接从岩石上长出,与寺庙大殿建筑浑然一体,部分树根暴露在外,树上枝叶繁茂,遮挡着部分寺庙屋顶,站在大树下,给人一种祥静的感觉。从远处看,寺庙若隐若现,神秘而祥和。

4  村文化的守望者——福泉古街

岁月静好,时光斑驳。福泉古街质朴而优雅,娴静而温婉,斜倚在缓缓流淌的茫溪河边,一石一木,无不见证着世事的变迁,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古码头位于古街中部,在千佛镇区通往福泉古街的青石梯步右侧。古码头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已存在,是当时茫溪河上一个重要的盐业水运站点,也是千佛对外运盐最重要的码头。该建筑为土木结构,吊脚楼建筑。

千佛镇千佛岩

 古街处沿河而建的青瓦川西民居呈带状排列,临河面为吊脚楼民居;从河对面看,特色民居因势成景,别有一番风味。

(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1期,总第221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英(井研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巴蜀史志》2019年第1期,总第221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