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风家训>家风家训>详细内容
2024-02-23 17:19:43

【四川先贤家风家训】第6期 ​段玉裁家风:不撑铁骨莫支贫 千里为官不为财

作者: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1月版 发布时间:2018-03-03 19:4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段玉裁(1735—1815),江苏金坛人,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若膺(曾字乔林、淳甫),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富顺、南溪和巫山等地知县,其中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三十九年(1774),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一年(1776)两任富顺知县。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诗经小学》《经韵楼集》等,内容涉及中国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经学、方志学、学术思想等多方面。段玉裁既是名知县,也是名学者,是富顺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型官员。

书香人家,不撑铁骨莫支贫

段氏可考证的远祖段百三,原北宋河南人,靖康之难时随宋南渡,卜居江苏金坛。至十五世生子段武,即段玉裁的曾祖父。段玉裁的祖父,叫段文。从段文起,段家定居金坛县西大坝头村,属乡下农家。段武和段文父子二人都是邑庠生(县学生员,需要自己拿钱读书)。段文生子段世续,即段玉裁的父亲,是邑廪生(每月由官府供给粮米鱼肉,相当于现在的公费生)。段家祖孙三代都是读书人,在当时的金坛无疑是书香门第一族。

段家是普通耕读之家,有时甚至“食贫”“赤贫”,于是段家先人总结出“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训。在这样的家庭,贫穷少年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惟有读书这条路,正所谓“学而优则仕”。段玉裁从小就被这样的浓浓书香内外包裹,并在熏陶中渐渐长大成人。这无疑成为他一生执政治学的品格基因,也通过他发扬光大为一脉承传的家族基因。

19岁时,段玉裁娶妻生两子一女。长子段骧为国子监生,著有《梅冶轩集》一卷;次子段皆为县庠生;女儿段驯能文工诗,著有《绿窗吟榭诗草》一卷,嫁与浙江仁和(今杭州)龚丽正为妻,生子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著有《定庵文集》《己亥杂诗》等)。段玉裁非常喜爱天资聪颖的外孙龚自珍,从小就授以《许氏说文部目》,为其最终成为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执政之道,千里为官不为财

段玉裁25岁时被录为举人,经恩师戴震和吏部侍郎尹会一的斡旋,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接着先后署理四川富顺、南溪、巫山县事,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引疾归”。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是,段家的家风家训深深融化在他的血液和骨髓里,“千里为官不为财”成为他执政的基本原则,最终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循吏”。

在任职富顺期间,由于“县之土于蜀较俊,其民物较阜”,段玉裁实行“吏不扰民,而民自不扰吏”的施政方式。在四年任期内,段玉裁非常重视富顺这个“才子之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先后完成培修文庙、扩建学易书院、迁建文昌宫、新建薛翁祠、重修《富顺县志》等,对清代中后期的富顺县官们作出了重教兴文的榜样。

段玉裁十年清白为官、一身正气,其廉洁自律的执政风范成为一时美谈。

为学之道,不耕砚田无乐事

段玉裁自幼贫穷,经过祖、父两代教读,加上自己勤学苦读,终成清代儒学大师,其自著、校批、纂辑的著作近30部700余卷。完成如此多著述,固然与他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及交往游学有关,但根本上还是与“不耕砚田无乐事”的段氏家训分不开。

在富顺任职四年期间,段玉裁从政之余不废砚田之耕,不忘学术追求,达到了为官与治学的完美结合,为“才子之乡”留下了勤勉严谨的精神财富。在金川战役中,段玉裁被抽调到打箭炉化林坪兵站做军事后勤工作。大而武器弹药,小而送往迎来,整天忙碌,弄得腰酸背痛,但每到晚上,他却篝灯读书或写作,天天如此,令人惊叹。小金战役结束以后,他回到富顺任上,白天政务繁忙,“然每处分毕,漏下三鼓,辄篝灯改窜六书音均表以为常”。由于他挑灯夜读时的灯光特别显眼,路人就指着此楼说“县尹读书楼”也,“段玉裁读书楼”从此得名。

在段玉裁众多著作中,最具价值属代表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高峰的《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的启动编纂工作始于他主政富顺期间,后来也正是为了这部巨著,他46岁时毅然辞官回乡,闭门谢客潜心砚耕,成书历经近30年。此外,段玉裁还在富顺期间成功刊刻他的《六书音韵表》、恩师戴震撰《声类考》及《富顺县志》。难以想象,一个政务缠身的知县,要用大量业余时间去收集、考证、校对纷繁复杂的资料,其工学矛盾突出而尖锐,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不耕砚田无乐事”的家训支撑,没有潜心学问的执着追求,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段玉裁到偏远的富顺两署知县,做官四年。富顺在其治下,政简刑清,案无留牍,并完成多部著述,其为官治学的作风代代相传,为富顺留下了宝贵财富。毫无疑问,段玉裁是清代优秀知识分子群体的杰出代表,为我们树立了勤奋好学、清正廉洁、严谨治学的榜样,我们应该弘扬他淡泊名利、潜心书斋的优秀品质,传承他“不耕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崇高精神。

附:段玉裁诗作

叶山寺

几度经过叶山寺,单椒秀泽迥难攀。

停舆忽忆旧游地,恰似临沅紫气山。

(清乾隆四十二年《富顺县志》载)

叶山寺在富顺县北二十里。段玉裁在诗后备注:“贵州玉屏县城内有紫气山,竹树森翠,梵宇妍雅,余爱登之。”

登雅州城楼(其一)

雉堞嵯峨矗碧雯,登临豪兴百僚分。

滩声不厌喧终古,山色从来媚夕曛。

洛沫异源同到海,蔡蒙高处独千云。

圣朝声教原无外,偶为筹边誓六军。

登雅州城楼(其二)

飞越峰高木叶声,从军岁晚不胜情。

但知牧圉勤羁緤,敢道潺湲可濯缨。

落落长松樛古堞,离离幽草入新晴。

却愁一夜城头月,西照关山此夜营。

这两首典型的军旅诗作于化林坪兵站工作期间。段玉裁借描写雅州边塞风光,反映远征大小金川的雄心与豪迈,也透露出戍边从戎的苍凉与愁怨,更有尽早结束战争的期盼。

题隆昌县石溪桥亭

采雉朝飞宿麦青,春寒料峭入云屏。

桃花流水仙源路,合著诗人一草亭。

乾隆年间,隆昌知县兼好友朱云骏在该县重修石溪桥亭,段玉裁应邀而作。如今,石溪亭遭兵燹已不存。

(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1月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