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我省首个市(州)考古工作站为何落子眉山?

作者:樊邦平 王青山 来源:20200803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8-03 09:51:04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报记者 樊邦平 王青山

近日,全省首个市(州)考古工作站——眉山考古工作站挂牌成立。

门槛极高、管理极严的考古发掘工作,为何要“下移”至市(州)一级?我省第一个市州考古工作站,为何会落子眉山?这一创新将为四川考古乃至文旅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补齐短板 解决考古工作中的技术、人力难题

眉山市拥有馆藏文物3.9万件,江口沉银文物5.2万件,不可移动文物1300余处,文物资源拥有数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但位于眉山的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却是四川考古人的一段难以忘怀的“伤痛”。

一直以来,眉山市彭山区江口街道都流传着“张献忠在此沉银”的传说。数十年来,此地都曾发现过文物。

但按遗址文物不主动发掘的原则,江口街道的水下文物长期“沉睡”江底。这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近年来,从这里挖出的多个珍贵文物一度流落民间。

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局势迎来转机。通过三期考古发掘,此地出水文物5.2万件。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发掘让全省考古界意识到,在现有体制和法律框架下,要杜绝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唯有整合省、市、县多级考古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加大地方文物的保护和开发。”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介绍,现有条件下,市(州)考古工作面临几大难题——

一方面,我国考古发掘实行团体和个人领队负责制,只有具有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的人才能带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发掘工作还需要地方具备足够的发掘设备、实验室和文物修复整理基地。这些对于一个市(州)而言,颇具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市(州)一级没有主导发掘的权利。从发现文物到做出最早处理决定,中间耗时至少半个月,不利于文物保护。

“眉山考古工作站的成立,就补齐了技术、人力资源不足和考古领队资质匮乏等方面的短板。”眉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局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刘友洪介绍。

省地合作 壮大眉山考古力量

7月29日,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眉山考古工作站内十分忙碌。

“同事们一部分赶去彭山研究江口沉银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事宜,另一部分去了彭山一处新出土900多件器物的墓群。”谈起新机构新职务,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眉山考古工作站常务副站长杨宇用“忙”字形容。

眉山考古工作站是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眉山市文物局共建的临设办事机构。目前工作站的10余名成员,分别来自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眉山市、县两级文物部门,其中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兼任眉山考古工作站站长,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杨宇则兼任工作站常务副站长。站内设有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部、文物保护修复部和学术研究部,主要负责眉山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出土文物的修复、保护等工作。

工作站对当地考古又有哪些改变?“通过眉山考古工作站的省地合作,能及时做好发掘前期保护筹备和基本建设的协调,缩短发掘批复时间,同时省文物行政部门最少只需派出4个人的团队,通过省级团队+市级团队+县级团队的工作模式,便能应对全市的考古工作,这能实现考古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有利于文物的发掘和保护。”在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贺晓东看来,眉山考古工作站的建立,对于整合壮大全省考古力量和队伍,打通省市县三级文物发掘和保护体系,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等工作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仅近三年来,在眉山的重大项目建设中,发现了49个文物遗址。”刘志岩告诉记者,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文物古迹被发现,有了眉山考古工作站,它们的安全将进一步得到保障。

而刘友洪也表示,眉山将依托考古工作站培养一批专门人才,壮大眉山考古力量,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眉山市地下文物埋藏区划定和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工作,在配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珍贵地下文物。

来源: 20200803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