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时代脚步中的文化自信 ——来自四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线调研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3-06-07 12:14:33 浏览次数: 【字体:

调研点位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工作室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眉山三苏祠

调研时间

2023年5月

调研人

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

记者 姜 明 赵晓梦 吴晓铃 余如波 李向雨 韦 维

前 言

5月10日,眉山三苏祠迎来如潮游客。人们在园林里漫步、在三苏像前拜谒、在匾额和碑刻前品读,感受底蕴深厚的三苏文化。去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来到三苏祠,强调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他饱含深情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天府之国四川,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四川牢记总书记嘱托,创新创造多种形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5月中旬,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深入眉山三苏祠、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以及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的工作室调研采访,感受从业者坚定文化自信、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的奋进风采,见证在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勃勃生机。

调研内容①

增强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怎么挖掘?

调研结果

23个“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

用研究成果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月10日,当调研组来到三苏祠时,三苏祠式苏轩正在紧张装修。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隔三岔五到此查看施工进度。6月8日,“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即将在此开展,展览将以雕塑、多媒体等诸多手段,多层次解读三苏之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意义,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气度。

  “打捞”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大的投入保护三苏祠的“形”、以更深的研究丰富三苏祠的“神”,以及以更广的渠道传播三苏祠的“名”,是三苏祠近年来工作的重要抓手。

  “要传承文化,首先要读懂并阐释文化。”陈仲文介绍,从去年开始,三苏祠就调整了三苏文化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如果说以前三苏祠的宣传重点主要是东坡的文学成就,那未来的重心就是家风家教、家国情怀、治国理政理念、人文精神等。要讲清三苏的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道德观、廉洁观,以精深的研究成果展现三苏祠的博大,以丰满的阐释展现‘中国有三苏’的自信。”在此背景下,三苏祠博物馆整合全国三苏文化研究力量,组建学术委员会;成功举办第五届眉山东坡文化学术高峰论坛;完成了《苏轼书法全集》《中国有三苏三苏家风家教》等书籍的编辑出版,以此证明为何“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打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我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多达23个,涵盖了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利用工程等多个领域,并且已全部启动。5月15日,当调研组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时,我们看到了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天回医简》。今年年初,这套根据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简整理出版的医书,受到了国内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的关注,成为研究院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成果。研究院院长柳长华介绍了《天回医简》耗时10年的研究出版过程。2012年,老官山汉墓被意外发现,墓室中出土了930支珍贵医简,专家初步研究发现医简共2万余字、包括了《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等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门系统的医学体系。柳长华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在成都发现天回医简并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时,欣然接任了研究院院长一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天回医简的研究上。一部2000多年前的医简耗10年之功研究,有何意义?柳长华解释,这是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直接见证,“通过医简我们可以证明,2000多年前的中医就已经有了较完整的理论与临床体系。比如药物制剂已相当成熟,有的还有服用方法和规范,尤其让人震撼的是,医简中很多常见病的配方至今仍有价值。这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要传承和发展好中医药,就需要整理、研究、读懂这些文献。”

  近年来,以整理天回医简为契机,研究院持续加强中医文献学、中医文化学学科建设,形成了以《天回医简》《出土医学简帛摹释集成》《中医百部经典》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研究成果。

调研内容②

坚定文化自信

如何更好地提供精神滋养?

调研结果

以丰富的文物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以多种方式滋养百姓精神涵养城市气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增强自信的底气,积蓄自强的能量,营造弘扬中华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才能更好地提供精神滋养。

  2021年,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再醒惊天下。今年7月28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即将开馆,1200件国宝重器将集体亮相,将再次以丰富的文物实证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多元一体。

  5月11日,调研组前往三星堆博物馆。虽然是工作日,博物馆内仍是人流涌动,“这是最近两年来三星堆的新常态。”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在今年“五一”假期,三星堆博物馆连续四天门票被一抢而空。今年春节,三星堆博物馆还登上了国家一级博物馆热度榜前十。

  公众对三星堆的追捧,除了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体型巨大造型奇特,更出于文化自信,因为三星堆揭示:在3000多年以前,古蜀先民就已拥有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这也正是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未来展陈需要体现的主题之一。朱亚蓉介绍,三星堆新馆展陈首先要满足公众对文物上新的需求,6座新发现祭祀坑的顶尊跪坐人像与神兽、金面具、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等网红文物将悉数亮相。此外最重要的便是从文化挖掘的角度,用文物去实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以及开放包容。

  在三星堆综合馆,无论是陶高柄豆还是网红“火锅”三足陶盉,都能看出中原文化的影子。三星堆的镶绿松石铜牌饰和河南偃师二里头的铜牌饰看上去也颇为相似。此外,玉璧、玉琮等来自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的祭祀用玉器,也揭示了三星堆先民与中原以及长江中下游文明的相互借鉴和交流。

  “在新馆的展陈中,我们将用更多的文物来进行实证,以三星堆为例来告诉公众,正是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不断吸纳外来文化并创新创造,中华文明才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这种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朱亚蓉表示。

  在眉山,东坡文化也以各种方式滋养着百姓精神、涵养着城市气质,塑造着眉山的文化自信。三苏祠、东坡小学、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调研组的眉山之行,感受到东坡文化无处不在。东坡小学编写了《我爱苏东坡》《东坡诗词微读本》等系列读物,让学生了解苏东坡。每周,学校都会用一课时的校本课程时间,分别落实东坡文化教育、国学经典诵读、书法教育等内容。在眉山街头,可以看到以苏轼为代表的“三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老泉桥、醉月桥等13座桥的名称全部来自三苏生平故事或文学创作。在三苏祠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很多都是眉山各学校的孩子们,“长大了要像东坡先生一样”,成为很多孩子的信念。

  东坡文化还成为眉山文旅发展的重要支撑。眉山市文广旅局局长王枫介绍,依托穿越盛世水街等项目,眉山已将三苏文脉、东坡文化嵌入产业链、融入夜经济,推出了三苏遗址遗迹游、东坡美食体验游、东坡文化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了具备东坡文化特色的文旅品牌。如今,“东坡醉月地”创建成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眉州东坡酒楼成为国内川菜行业领军企业,东坡水街、竹里巷子等成为现象级网红打卡地。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东坡文化,眉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路。

调研内容③

践行文化自信

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调研结果

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加上时代表达

既制造文旅消费新增长点又扬帆出海

  调研期间,记者们发现了一个现象:优秀传统文化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丰厚给养,增强了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也由此激发,四川优秀传统文化扬帆出海,文化事业产业展露勃勃生机。

  5月12日,在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位于成都的工作室,我们见到了这位朴实无华的藏族大妈。4月下旬,她的团队赴香港参展,带去的藏羌织绣的设计图案,再次吸引了不少商家关注。

  杨华珍是一位非遗传承人,在羌绣发展陷入困境之际,并没有“抱着金饭碗饿死”。在一边组织羌绣绣娘生产简单的羌绣挂画、摆件或者为国际大牌进行低附加值代工的同时,她一边开始尝试价值不菲的艺术授权。早年,她给一款护肤品牌设计洁颜油瓶身图案,收到了100多万元设计费和销售提成,此后国际大牌纷至沓来。仅2022年,她的艺术授权收入近200万元。同年,杨华珍还与环球影业合作,设计了电影《侏罗纪世界》的标志图案。在香港国际授权展上,这款图案受到了不少服装、文创、玩具厂家的关注,有签约意向的商家已有七八家。

  艺术授权只是杨华珍商业道路上的一环。“我还打算自创羌绣品牌,生产带有羌绣元素的保温杯、行李箱等。”她甚至还和香港的一家手表品牌签订合同,双方共创华珍品牌,把羌绣工艺融入其中。“我们的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工艺或审美并不落伍,我们要有这个自信。”杨华珍表示。这种由内而外彰显的文化自信,体现在了博物馆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

  三苏祠博物馆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三苏祠游客达到8.82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倍。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来到这里感念一代文学大家的旷世才情和民本情怀。来自四川省文物局的一组数据显示:即使受疫情影响,四川去年的博物馆参观人次也达到了3480万。在博物馆,“活”起来的文物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及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近几年,国潮风吹遍巴蜀大地。三星堆青铜面具做成了茶杯、阆中古城的“张飞牛肉”销遍全国、川籍导演饺子执导的动漫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过50亿元。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再加上时尚创新的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不仅制造了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也成为文化自信日益增强的有效路径和显著体现。

  不仅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扬帆出海。几年前,“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在意大利开展,引来巨大关注。自贡彩灯也频频点亮世界。今年5月,自贡彩灯先后在阿联酋迪拜、法国里昂举行路演推介会,截至目前,自贡彩灯已先后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占据92%的国际灯展市场份额,累计让5亿观众享受到了精彩的视觉大餐。自贡彩灯不仅成为四川又一张文化名片,更成为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展示四川的特色文化魅力,让更多朋友了解中国、认识四川。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