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李培林同志在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

发布时间:2016-04-19 19:45:00 浏览次数: 【字体:

同志们: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地方志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写入“加强修史修志”,第一次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这是继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后,再次把地方志事业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这次会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同志亲自倡议的,是全国第一次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地方志事业发展根在基层,根基固,则事业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批示、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总结交流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经验和做法,研究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方略与对策,为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次会议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凉山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四川省和凉山州的领导到会致辞,并为会议提供了良好保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这次会议也得到全国地方志系统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140多位代表与会。借此机会,我代表王伟光组长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大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自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出要重视修史修志,李克强总理对地方志工作作了三次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讲话,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牢牢把握机遇,引领地方志事业快速发展,是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打基础、抓基层,是确保地方志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发展态势良好

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着力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固本培元,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得力到位,工作成效显著喜人。

一是以依法治志为核心、“一纳入、八到位”为总抓手的事业发展保障体系日益成熟。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施行后,各地借势用力,顺势而为,通过制定本地的地方志条例、规章或实施办法,深入推进依法治志。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27个省区市、150多个市县由人大或政府出台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实施办法等,尤其是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地方志规章全覆盖,全省17个市、137个县市区全部颁布了地方志规范性文件。北京、山西、安徽、广东、广西、四川等多个省份明确了省级或市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行政权力清单,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依法行政范畴。根据刘延东副总理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要求,各地紧紧围绕“一纳入、八到位”,通过各级政府印发加强地方志工作意见、五年规划、强化行政督察等,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努力解决机构、编制、经费、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发展。目前,以依法治志为核心,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总抓手,以“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体制机制,以执法检查、行政督察、质量控制等为管理手段的地方志事业发展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二是以实现“两全”为目标的志鉴编修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和“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的两全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各地通过组织召开工作会议、签订责任状、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强化质量保障等有效措施,提速保质,志鉴编修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西藏自治区,为切实加强地方志工作,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实施意见;2016年1月9日自治区党委、政府还组织召开了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专门作出批示,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出席会议并讲话,开辟了工作新局面。截至2015年底,全国第二轮修志规划内志书累计出版2200多部,除广东全面完成外,多数省份任务完成过半,一些省份市县级志书已完成90%以上;北京、上海、安徽、福建、广东、宁夏等省(区、市)实现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10余个省份覆盖率达80%以上。

三是以方志馆和“互联网+地方志”为依托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不断拓展。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各地加速推进方志馆建设和不断创新“互联网+地方志”的技术载体。方志馆作为区域内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集志书收藏、地情展览、读者借阅、方志研究、信息咨询、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以网站、数据库、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为载体,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地方志走进千家万户的热潮方兴未艾,方志文化和成果的普及度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建成方志馆390多个,累计建设网站1000余个,开辟了宣传、推广地方志的重要阵地。

四是以资政、育人为方向的地方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手段不断更新。方志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传世的8000余种旧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打造了我国有史以来最为丰富系统的社会科学成果群和地情资料库,数以百亿字计的地方志成果成为我国独有的文化宝藏。近几年,开发利用地方志文化资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地方志文化成果,以史为鉴、提供历史智慧,成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亮点。地方志成果以丛书、资政刊物、展览、影视作品、文库等形式,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乡村、进寻常百姓家,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家风建设、抢救和保护开发传统文化等重大活动、重大节庆、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政育人的社会效益更加突出。

五是以部门志、行业志、乡镇村志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志编修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出版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23000多部,乡镇村志4500多部,河南、江苏、湖北等省在全省全面推进乡镇志编纂,不少市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将部门志、行业志、乡镇村志、街道志作为完善地方志编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成果丰硕。在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引领和带动下,部门志、行业志、乡镇村志编修已经成为地方志事业今后发展新的增长极,地方志工作的触角不断延伸,体系更加完备,成果群效应更加突出。

六是以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为价值追求的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机构、编制、人员、经费,是影响地方志工作发展的核心要素。多年来,各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以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为价值追求,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独立的省市县地方志工作机构1042个,其中省级22个、地市级259个、县级761个;与别的部门合署的共2138个,其中省级9个、地市级134个、县级1995个;临时机构266个,其中地市级1个、县级265个。共有编制19746个,其中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1329个、地市级4283个、县级14134个;实际在编人员17494人,其中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1192人、地市级4283人、县级14134人。近3500个机构、17000余人的地方志队伍,成为地方志事业发展坚不可摧的基石,是事业持久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经验

源净则流清,本固则丰茂。数十年来,正是广大地方志基层工作者的艰辛努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地方志事业之树才能根深本固、枝繁叶茂、常绿常青,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一是有为有位,争取领导重视是基本前提。地方志工作机构作为“冷部门”,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和成就,靠的是广大基层地方志工作者以有为谋有位,以有位促有为,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特别是近两年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仅2015年至今就有10余个省份的省委书记、省长对地方志工作作出多次批示、出席会议并讲话,地方志工作在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实践证明,争取领导重视不能靠空谈,等靠要不会得到领导的重视。地方志工作“给点阳光就能灿烂”,花小钱就能办大事,用心用力就能干出成绩,就能得到领导的重视。

二是依法治志,建立完善的事业发展保障体系是核心要求。历史证明,自隋唐确立地方志官修制度以来,地方志迎来了发展繁荣;民国时期、新中国建立以来地方志工作推动的手段、模式,进一步证明地方志事业发展必须紧紧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0周年以来,各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以依法治志为核心,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总抓手,以“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体制机制,以执法检查、行政督察、质量控制为手段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是地方志工作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三是找准定位,弘扬方志人精神是内在动力。地方志工作要坐“冷板凳”,是个苦差事;更不是权力部门,职位不高,权力不大。但是,一代又一代的方志人矢志不渝,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担当精神,默默坚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锲而不舍,笔耕不辍,以“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干劲,用事业心和热心肠,把“冷板凳”坐热,把“冷部门”做热,凝练成“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肩负起党和国家、人民和时代交付的新时期史家的职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呕心沥血,奋发有为,才促使地方志事业开花结果,开创出发展新局面。

四是确保质量,打造堪存堪鉴的志鉴成果是首要任务。质量是地方志书的生命,编修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佳作是方志人的职责所在。数十年来,广大地方志基层工作者以堪存堪鉴为目标,搜资料、核史实、撰志稿、保质量,编修出大量的志鉴成果。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质量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在确保志书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志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正是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以堪存堪鉴为首要任务,才能在志书质量建设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五是创新思维,因地制宜构建地方志工作新格局是时代要求。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地方志事业已经形成以志鉴编纂为主业,方志馆、网站、数据库、开发利用、理论研究等多业并举的新格局。各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在确保志鉴编修主业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不断延伸工作触角,不冒进、不脱节,稳扎稳打,稳步推进,逐渐摸索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地方志工作格局,地方志工作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更加清晰,作用更为明显。

六是资政育人,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和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成果是价值追求。地方志工作不能固步自封,地方志成果不能束之高阁,地方志文化资源要充分发挥社会价值,已经成为广大基层地方志工作者的共识。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地方志工作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智慧;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地方志工作成果,地方志工作才能扩大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基层地方志工作者的行动规范。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开发利用地方志文化资源资政育人的形式不断创新,社会认知度和价值不断提高。

三、对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的几点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打基础、抓基层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重中之重。地方志事业发展根在基层,上下联动、生动活泼、层层递进,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的基本任务。毋庸讳言,当前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领导对地方志工作重视不够、机构队伍不稳定、部分地区经费短缺和设施落后、基层地方志工作推进难度大、个别基层地方志机构负责人思想不稳定等问题,希望大家通过此次会议,在基层基础工作方面出思路、出措施、出经验,谱写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华章。就基层基础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要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批示、讲话精神。中央领导同志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的多次重要批示,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志工作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志事业发展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抓基层基础工作,首先是提高认识,明确定位,统一思想。各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通过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上来,明确肩负的神圣使命,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全心全意做好地方志工作。

二要充分利用国家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十三五”规划写入“加强修史修志”和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是国家层面对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陆陆续续要出台本地的“十三五”规划,各地务必要争取把地方志工作写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之中;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制定本地区的地方志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实践证明,规划先行,通过“一纳入”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顶层设计,对促进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依法层层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管理和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基本方略。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关键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各地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以依法治志为核心,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总抓手,以“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体制机制,以执法检查、行政督察、质量控制为管理手段的地方志工作和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个别地区领导不重视,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敢于发声,依法加强督促检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职能作用,逐步建立健全第二轮志书规划任务推进备案制度、志书成果备案制度、全国地方志工作通报制度和筹建专家库等,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各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强摸底调查,为基层地方志工作机构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

四要坚持进度和质量兼顾实现“两全”目标。2020年完成“两全”目标是《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确定的硬指标、硬任务,务必确保完成。从目前的情况看,不抓进度完成不了;但在抓进度的同时,还应狠抓质量。实现“两全”目标是我们的主业,是评价地方志工作成果的核心指标,主业完成不了,其他工作再有声有色也要打折扣。规划任务还未完成的地区,应倒排工期,强化督导,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同时,要加强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关乎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根基,志存千古,差之毫厘后人就会谬以千里。必须始终以堪存堪鉴为标准,建立科学的志书编纂流程控制,严格审核把关,力争出精品佳志。

五要因地制宜构建事业发展新局面。地方志工作要做大做强,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当事业来做。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蹴而就,完全套用一个模式、走一条道路,硬性要求全面发展。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是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科学方法。各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好的经验,逐步构建和完善适应当地实际的地方志工作格局。既不能裹足不前,又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全面发展的事业观,又要有按部就班、扎实推进的措施办法,有纲有目、纲举目张,张弛有度,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六要创新资政、育人路径推广地方志成果。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衡量地方志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资源开发利用做得越好、推广越得力、运用越广泛,地方志工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就会越大,普及度就会越高。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不能“守着青山要饭吃”,要发挥掌握系统的、丰富的、真实的地情资料的优势,在资政、育人方面做好文章、做大文章。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主动作为,善于发声,不断扩大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让社会了解方志工作,关注方志工作,支持方志工作,让方志工作深入人心。

同志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地方志事业要长治久安,基层基础工作是关键。万丈高楼平地起,希望大家以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认真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基础,打好根基,创新发展,为地方志事业续写华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