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在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志编纂业务培训班仪式上的讲话

作者:XXX 发布时间:2015-08-31 11:26:52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志编纂业务

培训班仪式上的讲话

马小彬

2015831

同志们:

为了在城乡统筹建设中,加强保护抢救、传承保存、开发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挖掘历史文化智慧,提升历史文化名镇(村)文化品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旅游、文化的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这次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志编纂工作培训班,省地方志办高度重视,在省住建厅、西南交通大学、宜宾市志办的大力支持下,精心选配授课老师。下面就有关工作作强调,供大家参考。

一、要充分认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历史文化名镇资料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意义

1.中央、省委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中对传统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把 “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并出台系列推进的发展举措,这为加强历史文化名镇资料保护和开发,编纂历史文化名镇志指明了方向。为此,各级地方志部门要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的紧迫性。

2. 历史文化名镇是保留和传承巴蜀文化的瑰丽载体

四川历史名镇是历史对居民聚集地的选择,是自然环境与人类需要数千年来相互交融的结晶,蕴涵着四川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其建筑、人文、民俗、经济活动是巴蜀优秀文化的历史符号和生动记忆的真实反映。从四川历史名镇整体风貌到单体建筑都保存完好的古镇已较少。据统计,在现存的1400多个古镇中尚有历史名镇特征或保留较好历史文化内涵的古镇仅有100多个。截止目前为止,四川有历史文化名镇(村)82个,其中,国家级名镇17个,名村4个;省级名镇49个;名村12个,已基本形成国家、省历史文化名镇(村)体系和基本格局。各地在抢救保护历史文化名镇(村)中,要抓住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业快速发展机遇,发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为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历史名镇作贡献。要通过编纂历史文化名镇志,从历史文化价值上,记述历史名镇承载的地方精神、发掘千年积淀的大量与生活形态息息相关的民间文化、文化底蕴,来塑造城镇特色、提高城镇竞争力。可以说,抢救保护历史名镇及其民族文化价值、对于维护四川历史名镇古镇今天乃至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保全人们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意义深远。 

3.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有明确的工作部署要求

乡镇志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系统科学的地方志成果体系意义重大。为启动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了《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对编纂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进程作明确部署,省地方志办印发有关文件,并向国家申报了第一批列入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的名单,目前《李庄镇志》《南溪镇志》已完成终审上报。今天举办全省的培训班,标志着我省全面启动历史文化名镇志编纂工作的开始。

4.四川编纂历史文化名镇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才队伍和史料基础

四川是全国首轮三级志书编纂先进省,又是第二轮三级志书编纂试点省之一,形成了良好的“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主持、地方志部门组织、各部门及参编单位参与”的修志工作格局、法规政策保障、行之有效的规范化工作机制,胜任工作、甘于清贫、忠于职守、履职尽责的的专兼职修志队伍;两轮修志中四川编纂乡镇村志达上千种,如何应用好修志成果,将其转变为服务中心、大局以及社会各界的文化需求,我们责无旁贷,信心满满,乘势而为,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因此,适应新形势,开展历史文化名镇编纂工作,对全面、翔实记录我省城镇化发展历程,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为探索总结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经验、模式、道路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借鉴意义重大。

二、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履职尽责,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文献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

1.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级地方志部门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志的编纂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政策和决定,要站在保护抢救历史文化、弘扬巴蜀优秀文化的高度,切实依法履职尽责,加强指导,在抢救和保护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致力于传承名镇文脉,为广大群众留住乡音、乡思、乡风,满足乡镇居民文化需求,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上发挥地方志部门工作优势。

2.要履职尽责,加强指导

当前,各地都在开展城镇化建设规划,其中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规划中如何加强地方文献、民俗文化等的抢救保护,各级地方志部门要按照《条例》要求,切实履职,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与城建局、文化局、文物部门、有关乡镇等部门取得联系,根据历史文化名镇(村)所在地政府的申报情况,根据所掌握的历史文献予以指导,纳入规划;各地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历史文献资料的保护与深度挖掘,注重对名镇(村)特色文化、古迹拆迁、家谱族谱、重大事件、重要历史文化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以及音频视频等资料收集,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史料服务。

3.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强编纂出版工作

编纂历史文化名镇志工作虽然我省已经具备有一定基础,但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关法规规章,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在编纂的指导思想、编纂要求、编纂体例体裁、语言记述等方面,我们要在坚持志体、积极创新、突出特色上有所作为。为此,各地要通过学习培训,认真学习,吃透文件精神,明确编纂要求和工作方法;要结合实际,摸清家底,规划好、设计好本地历史文化名镇志的编纂工作,在编纂方案、篇目拟定、收集资料大纲、资料长编上要突出本地文化特色。要加强分级管理,按程序要求,做好志稿审查上报出版工作。要通过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志编纂工作,加强相关资料收集,形成资料中心,培养锻炼一支队伍,打出一个文化品牌。在志书编纂过程中形成的资料长编、大事记、图册、文件汇编、音频视频等资料应妥善保管,以确保资料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4.要整合资源,加强分工合作

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志编纂工作,涉及到各个相关部门,各级地方志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要加强与各地住房建设、文化(文物)、旅游等部门的联系协作,应整合资源,明确分工负责,加强合作,统筹开展我省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历史文献资料保护和志书编纂工作,为巴蜀文化留存珍贵历史记忆。各级地方志部门应依法加强对编纂名镇(村)志以及历史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保护工作的指导,加强修志人员培训,严格按程序审查验收志稿,确保名镇(村)志的编纂质量。

这次培训工作时间短,内容多,编纂任务重,望大家集中精力,珍惜学习机遇,切实掌握老师所传所教,回去后将学习的知识方法转化为工作思路、方案和具体举措,全力推进编纂工作,编纂出经得起历史、社会检验的精品佳作。祝大家在蓉学习顺利,学有所获,收获满满。预祝培训班圆满成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