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陈建春同志全省方志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25 14:25:49 浏览次数: 【字体:

建好管好用好方志馆  打造一方“文化祠堂”

——在全省方志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陈建春

(2022年3月23日)

236de72673c84cd59249111f638491f1.JPG

2022年3月23日,全省方志馆工作座谈会在南充市方志馆召开。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同志们: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史学大家陈寿故里南充参加方志馆工作座谈会。刚才,我们参加了南充市方志馆开馆仪式。作为南充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南充市方志馆既是南充的城市文化名片,也是展示南充形象的重要窗口。南充市提出,南充市方志馆是南充人前来寻根溯源的精神家园、外地人前来寻幽探奇的游览之所、方志人前来寻师拜祖的方志文苑。方志,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它与国史、家谱被认为是构成中华民族史学的三大支柱。今天,我们在南充市方志馆这一展示南充历史根脉的重要文化场所,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方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历史文化守护者的职业荣誉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作为历史文化传承者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在这里,我代表省地方志办,感谢南充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地方志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对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先后在陈新主任、何全林主任、贾敬铣主任带领下全体同志辛勤努力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

作为全面展现地情资源、延续历史文化根脉的重要载体,方志馆日渐成为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中的新亮点、新名片,成为一方的“文化祠堂”,承担着传承文化、资政服务、存史育人的历史重任。近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省各级方志馆工作呈现出可喜态势。

一是省方志馆建设有序推进。2015年3月,省委编办同意省地方志办增挂“四川省方志馆”筹建处牌子,省地方志办随即开展省方志馆筹建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支持下,2021年12月重启“四川省方志馆”筹建工作,省地方志办抽调专人成立筹建处,目前正全力加快推进立项前期工作。

二是首创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建设模式。自2019年开始,我们在四川6所高校设立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其中两所为川渝共建),联合重庆市地方志办在重庆市1所高校设立川渝共建高校分馆:重庆市方志馆重庆大学分馆。目前已在川渝两地建立7个分馆(其中,四川省方志馆四川农业大学方志馆系今年新建)。建立方志馆高校分馆,四川在全国地方志系统是首创。地方志部门与高校合作,推动地方志书“进校园”,是实现方志“育人”功效的有效途径。

三是市、县两级方志馆和乡镇地情馆、村史馆建设蓬勃开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立市县级方志馆(室)34个,乡(镇、街道)情馆27个,村(社区)史馆223个。成都市打造成都方志馆、成都方志馆分馆以及社区微方志馆三级集群,建成成都方志馆蜀源分馆、四川师范大学分馆和成都大学分馆,建立30余家“社区微方志馆”。南充市着力将方志馆打造成南充城市文化会客厅、方志文化新阵地。遂宁市方志馆展示区主题定位为“志中古今,乡愁遂宁”,将方志馆建设成耐得住看、经得住品、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场馆。宜宾市挂牌建立宜宾史志馆宜宾学院分馆、宜宾史志馆宜宾市图书馆分馆。眉山市积极推进史志馆建设,乐山市规划建设地方文献馆,阿坝州正在谋划建设方志馆。西昌市方志馆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方志馆通报表扬。

四是数字方志馆建设稳步推进。四川省数字方志馆已建成,在四川省情网提供在线阅读,已有1500余部地方志类图书电子版供公众免费阅读。目前正在征集2021年新增的市县年鉴电子版,加上去年征集的800部志鉴电子版,今年将新增约1000部志鉴电子版上线。泸州市、甘孜州也在着力建设数字方志馆。遂宁市方志馆收集古籍电子书1000余册,推行“互联网+地方志”的阅读新模式。

近年,全省方志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多方面原因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方志馆建设工作起步较晚,覆盖率低;二是各地发展不均衡,经济薄弱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民族地区,方志馆库建设明显滞后;三是专业人才缺乏,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

2014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贯彻落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建设方志馆,将一地的历史文化通过图片、塑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就是在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具体行动。下面,我从建、管、用三个方面,就加强方志馆建设、管理和利用谈几点意见。

6bf3fbc4314d4587b51ae329ec9c7670.JPG

2022年3月23日,全省方志馆工作座谈会在南充召开

一、进一步认识建设方志馆的重要意义,更新方志馆建设理念,注重“独特性”,因地制宜规划方志馆建设

方志馆是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彰显地方志价值、增强人民群众历史自信的重要平台,也是地情文化的重要宣传展示窗口。方志馆是地情馆,具有“独特性”,它不同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规划馆等,它展示一个地方的全面地情,具有其他馆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优势。全省各地要围绕地情资料收藏保护中心、地情展览展示中心、地情研究中心、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方志馆定位,积极建设方志馆。要重视方志馆的地情展示功能建设,充分挖掘区域方志资源,把方志馆打造成地域特色突出、历史人文荟萃,让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地情馆”。

各级地方志部门要抓住国家推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按照“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方志馆建设的重视,把方志馆建设项目列入当地建设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独立方志馆;暂没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地情资料展示室,实现由“闭门修志”向“开门修志”“开门用志”的观念转变。鼓励一些目前不具备单独建馆条件的县(市、区),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档案馆、规划馆、纪念馆等资源,或发挥党史、地方志和档案机构“多合一”的优势,通过“一馆多用”等方式,进行横向合作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发、展示方志资源。2021年,全省地方志系统会同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三级公共图书馆设立地方志阅览室或专柜(专架),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就是深化史志“七进”活动,彰显地方志的独特魅力和社会价值,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务实举措。请各地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发挥好公共图书馆地方志阅览室或专柜(专架)的作用。

当前,要结合乡村振兴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建设乡(镇)情馆、村史馆,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实现方志文化精彩转身,蓬勃发展。2021年5月31日,省地方志办印发了《四川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通过志书编纂,系统梳理和总结乡镇(街道)、村庄发展改革历程,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民俗乡俗孝道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各地要把建设乡(镇)情馆、村史馆与编修乡镇志、村志结合起来。3月15日,省地方志办发出《关于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史志阅览室的通知》,要求各地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站(室)、图书室、村史馆等场地,选择2—3个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省市县三级共建的史志阅览室。希望各地认真抓好这项工作,积极营造良好史志阅览环境,为乡村德治建设、乡村文化振兴作出地方志部门的贡献。

我们要持续推进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建设,深化交流合作,提升服务水平。3月21日,我们向各市(州)地方志部门和省直各部门发出了《关于向新建的四川省方志馆四川农业大学分馆和其他高校分馆 四川方志文化宣传基地捐赠地方志成果的函》,就是要持续做好方志馆高校分馆工作。省方志馆高校分馆的负责同志今天参加了会议,四川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盛强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希望各高校分馆积极做好接收上架及利用工作,管好、用好这些地方文献,发挥方志分馆的作用,服务好师生,谋划推出一批科研成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性研究作出贡献。

二、进一步推动方志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丰富馆藏资源,凸显“地域性”,提升方志馆服务水平

在方志馆运行管理中,除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适应需要的管理人员,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外,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优质的馆藏结构,是方志馆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方志馆管理中,要加强地方志资料征集的品种和质量建设,充实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解决馆藏内容不丰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收集征集资料时应结合本地历史、自然风貌、物产、著名事件和人物、民俗、宗教信仰、名胜古迹、名村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情况,积极收集相关的地方志书与资料,使入馆的地方志书与资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文化品位。

方志馆要立足地方志资源作用发挥,在地情上下功夫。要利用地方志是记录“一方之全史”的地情资源优势,充分展现地情、地貌、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彰显地域性、时代性和多样性,使方志馆成为本地地情展示的重要平台。

方志馆要立足地方文献资料收集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对于各级地方志部门,尤其是目前没有能力建设大面积展馆的地方,要充分发挥馆藏资料的收集和储备作用,利用现有条件拓宽馆藏渠道,可通过捐赠、购买和图书交换等方式,丰富馆藏图书种类、数目和特色。建立以志书收藏为主体,地情资料为补充的馆藏模式。与地方志相关的手稿、日记、著作、论文、书画、照片、家谱、光盘、音像影视作品、网络信息等丰厚资源,既是方志馆的立馆之本,更是实现提供智力支持的基础保障,要加强征集。

同时,方志馆要在资料管理上有所作为,既要加强对资料室图书的保护留存工作,也要加强各地馆藏资料图书录入和地情资料数字化转化工作,以方便各界人士查阅地情资料,提升方志馆服务大众的水平。

三、进一步提升方志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实现“功用性”,加强馆藏方志资源开发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做好工作,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全面部署。

各级方志馆作为集地情展示、收藏保护、编纂研究、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决定了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是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定位。因此,各级方志馆建设要着力强化办馆特色,突出全方位地情展览展示功能,并加快方志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数字方志馆,让志鉴、地情资料中的内容真正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建成“地情展览展示中心”;加大收藏保护力度,建成“地情资料收藏保护中心”;深入推进地方文化研究与交流,充分发挥平台、阵地作用,建成“地情研究中心”;敞开大门,胸怀群众,主动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多形式开展地情展示、文化传播、历史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等社会服务,主动走出去,与其他文化机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建成“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当地人的文化向往地和心灵归属地。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集中塑造方志馆服务品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方志馆的能量和作用。要积极争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方志馆应用服务的成效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方志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让人民群众通过地方志了解一方的人文历史,增强爱乡爱国情怀。

各级地方志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打破闭门修志的格局,积极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主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整合地方志资源,开展资政研究,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积极服务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要结合方志馆开展的各种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和窗口平台,将优秀的地方志资源推荐、展示出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这里再强调一下,全省各级地方志部门要在建好地情网站、方志馆、数字方志馆、微信公众号等的基础上,强化地情展示和宣传阵地作用,找好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地方志”,传递地方志声音,并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宣传效应,以有为谋有位,以地方志服务中心工作的实际效果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扩大地方志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提升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地位。

同志们,做好方志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建好、管好、用好方志馆。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在地方志工作中,要努力践行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坚持修志编鉴与开发利用同推进、留存历史与服务当代相结合,狠抓“存史、育人、资政”三项主业,忠实记录四川实践,强化资政辅治服务,以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助力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