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读志用志>详细内容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旧志概览

作者:刘 苏 发布时间:2017-03-27 14:4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西南民族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民族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建校伊始就开始重视对志书的管理与保护。并于近年与中国地方志工作领导小组、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合作,成为全国“方志学”学科试点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旧志240多种,不仅藏有四川、贵州、云南及其他省区的旧志,而且还收藏了大量少数民族地区志书。近年来,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在志书的管理、保护及利用方面,成绩显著,不仅编纂完成《西南民族大学馆藏方志目录》,还将完成并出版《西南民族大学馆藏民族地区旧志提要》,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旧志

引  言

方志作为地方历史文献,是各大图书馆收藏的重点,其中高校图书馆是方志收藏的重要力量。本文介绍西南民族大学,因其是一所综合性民族大学,文史民族类学科较强,固在文献收藏中,志书是其中重要的门类之一。

一、图书馆概况及馆藏地方志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建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建成的民族高等学校图书馆之一。是一座以民族类文献资源为特色,包含文、史、哲、理、工、农、经、管、法等学科门类文献资源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馆舍包括老校区图书馆(武侯馆)、双流校区图书馆(南馆、北馆)、太平园校区资料中心。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文献(含电子文献)总数达450万册,外文书刊10万余册,报刊近3000种,电子期刊2万多种,其中包含汉籍数字图书资源库、超星电子图书资源库等在内的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达50余种。而馆藏旧方志主要集中于老校区图书馆(武侯馆),双流校区图书馆藏有少量旧方志。学校利用馆藏明清及民国时期地方志资源,与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合作开展《西康通志》编纂和《四川省民族地区旧志整理出版项目》。此外,本馆专家馆员近几年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文社科项目多项。

西南民族大学馆藏包括旧方志在内的古籍基本上来源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华西大学社会系资料室的全部图书资料和四川大学社会系的大部分图书资料。而解放后,复制、影印的志书以及电子版志书是在不同时期购买所得。

4c97f22a87714f67be5739d3458afbf1.jpg

二、馆藏地方志基本情况

西南民族大学馆藏清代—民国的旧方志240多种、2500余册。馆藏方志中不仅包括四川地区旧方志,还包括贵州、云南及全国其他省区的旧方志。同时,该馆还拥有大量解放后各地区志书,并且在不断更新当中。其中:

1、清代和民国刻本、铅印本及油印本

清刻本百余种、100余册。较有特色者如:(明)陆应阳辑、(清)蔡方炳增辑《广舆记》24卷,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清)范承勋、(清)王继文修《云南通志》30卷、卷首1卷,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清)周钺纂修的《宾川州志》12卷,雍正五年(1727)刻本;(清)周埰修《广西府志》26卷,乾隆四年(1739)刻本;(清)鄂尔泰、(清)张广泗修《贵州通志》46卷、卷首1卷,乾隆六年(1741)刻本;(清)周作楫修《贵阳府志》88卷、卷首2卷余编20卷,咸丰二年(1852)朱德璲绶堂刻本。

清铅印本20种、20余册。其中包括(清)马忠良修《越巂厅全志》12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铅印本;(日本)木村信乡绘《坤舆方图》,光绪十年(1884)石印本;(清)杨守敬、饶敦秩撰《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不分卷,光绪五年(1879)清东湖饶氏套印本;(清)李之珂纂修《四川新设炉霍屯志略》,光绪三十二年(1906)铅印本。

清绘本中(清)佚名撰《贵州通省地舆府厅州县分图表》;清光绪年间写绘本,(清)佚名撰《云南全省舆图》21卷等较为有特色。

据专家考证,“清光绪年间因‘大清会典舆图’编绘的《云南全省舆图》,目前有四套,分藏于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1 套,不全,21 册,简称“西南民大本”)、云南省图书馆(1 套,不全,12 册,简称“云南省图本”) 、国家图书馆(2 套,全,均分别为四函、26 册,简称“国图甲本”、“国图乙本”)。”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云南全省舆图》,系清光绪年间绘制,写绘本,二十一册(卷),省、府、直隶厅、直隶州附图说,州厅县列分图表。红色包背,线装,书衣贴金黄缎面,各册均墨书题名《云南全省舆图》及相应分册目录,各册内另有详尽的卷首目录。版框为朱丝栏四周双边,图框亦多用朱丝栏稿纸,但部分图幅用乌丝栏稿纸,如云南府分册,包括其属厅州县舆图、图说、表格,皆黑框、黑字、黑线。”

民国刻本20余种、20余册。较有特色者如田树勋、易象乾等编辑《崇宁县志》8卷,民国十三年(1924)刻本;蒲殿钦等修《绵阳县志》10卷、卷首1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刻本;彭文治等修《富顺县志》17卷、卷首1卷,民国二十年(1931)刻本;贺泽等修《荥经县志》20卷、卷首1卷,民国四年(1915)刻本;李宗锽等修《峨边县志》4卷、卷首1卷,民国四年(1915)大昌公司铅印本;连德英等修《昆新两县续补合志》24卷、卷首1卷,民国十二年(1923)刻本。

民国铅印本70余种、80余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袁嘉谷纂修《滇绎》4卷,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任乃强撰《西康通志撰修纲要》,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严希慎修《江安县志》5卷、文征2卷,民国十二年(1923);张佐周纂《铜梁县地理志》8编,民国三十三年(1944)铜梁巴川印务局铅印本。

油印本80余册。较有特色者如(清)蔡宗建修、(清)龚传绅纂《镇远府志》28卷、《校勘记》1卷,1965年9月贵州省图书馆据南京图书馆所藏刻本(乾隆版本)复制;(清)敬文等修、(清)徐如澍纂《铜仁府志》11卷、补遗1卷、附《校勘记》,1965年6月贵州省图书馆据本馆所藏刻本(道光版本)为主复制;(清)陈昌言纂修《水城厅采访册》10卷、《附校勘记》1卷,1965年6月贵州省图书馆据上海图书馆藏钞本(清光绪版本)复制;

2、复印、影印版

复印本60余册。其中有:(清)邓仁垣、(清)杨昶修,(清)吴钟仑纂《会理州志》12卷,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金江书院藏版复印;(清)何天衢修、(清)郭士信等纂《安南县志》4卷、《附校勘记》4卷,1966年4月贵州省图书馆据南京大学图书馆藏钞本并参照北京图书馆藏钞本(清雍正版本)复制;(清)李涵元修 、(清)潘时彤纂《绥靖屯志》10卷、卷首1卷,据清道光五年(1825)复印;(清)何东铭辑《邛巂野录》72卷,据清同治初年刊本手抄复写。

影印本2000余册。其中该馆所藏台湾影印的《中国方志丛书》最为全面。1963年5月据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影印,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明)余承勋纂修《马湖府志》7卷;1984年12月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武英殿刻本影印(清)傅恒等奉敕撰 吴丰培整理《西域同文志》24卷;2011年长沙岳麓书社湖湘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据清同治十二年增刻乾隆本影印(清)张官五 (清)吴嗣仲等修纂《同治沅州府志》40卷、《卷首》1卷;1986年2月书目文献出版社据北京图书馆藏抄本影印,(清)方略馆原纂 吴丰培整理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安南纪略》30卷、《卷首》2卷。

615c876e6a8345c9aafd24adc9e90743.jpg

三、馆藏方志的保护与利用

该馆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重视对志书的管理与保护。1981年,在《流通阅览规则》中对旧志书库的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安排2人专门负责古籍与旧志管理和读者查阅,采取植物防虫和樟脑丸防腐、防虫等古籍保护措施。1986年,制定《旧志阅览室规章制度》,1989年、2002年、2006年和2012年,先后4次全面修订、补充和完善了旧志管理各项制度和各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2006年开始,实行了善本一律不提供查阅,改以内容相同的影印本、复印件或电子代替;实行了读者不进旧志书库,由工作人员代查的制度;旧志原件一律不提供复印。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用于古籍和旧志保护的资金投入。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按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要求改造了书库,增添了保护设备。如购置了樟木古籍书柜(90个)、七氟丙烷气体自动报警灭火装置、空气净化器、防盗报警装置、温湿度监测仪器、古籍杀虫灭菌柜。另外,购置了《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中华大藏经》等影印古籍和《中华再造善本》以及大量旧地方志数据库。这样,大大减少了古籍及旧志原件的查阅压力。

近几年来,学校设立科研专项,支持图书馆对馆藏古籍、旧志的整理与研究。已完成《西南民族大学馆藏古籍目录》、《西南民族大学馆藏旧方志目录》;同时将完成并出版《西南民族大学馆藏善本提要》、《西南民族大学馆藏民族地区旧志提要》等成果。此外,由于馆藏民族地区旧方志数量较多,受到国家关注,学校已与中国地方志工作领导小组、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合作,以该校为全国“方志学”学科建设的试点单位,现已在历史学硕士点招收两届“中国方志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西南民族大学馆藏方志无论是从保护到管理,还是利用,都得到了学校的全面支持,使方志的保护措施更加严格,进一步利用方志自身的价值为学校和社会作出重要的贡献。

(该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马小彬老师、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国老师以及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的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向以上老师表示最为诚挚的谢意。)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