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编纂探索>详细内容

绵阳市特色乡镇及乡镇志编纂研究

作者: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余正道 晏茂川 伍丹丹 来源:《巴蜀史志》2017年第一期(总第209期) 发布时间:2017-05-16 15: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绵阳市特色乡镇概况

绵阳是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绵阳古称“涪县”“绵州”。据《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直隶绵州志》等记载,绵阳最早的县级政区建置为汉高祖六年(前201)设置的涪县,属广汉郡;自此后,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从隋代后,政区建置逐渐稳定,形成市境中部以今市区为治地的绵州。民国二年(1913),裁撤绵州,以州治设县,因县城位于绵山之南,按“山南水北”为“阳”的古义,取名绵阳。

乡镇概况

截至2015年12月,绵阳市全市辖6县1市2区,全市277个乡镇(119个乡、158个镇),16个街道办事处。涪城区:14个镇、2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游仙区:18个镇、6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江油市:28个镇、1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安县:15个镇、3个乡;三台县:41个镇、22个乡;盐亭县:14个镇、22个乡(1个民族乡);梓潼县:11个镇、21个乡;平武县:9个镇、16个乡(13个民族乡);北川羌族自治县:8个镇、15个乡(1个民族乡)。

特色乡镇概况

通过查阅历代地方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四川分卷绵阳政区》,绵阳市不乏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见表1)。

表1 绵阳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乡镇分类统计

共计51个

特色镇代表

特色备注

涪城区

8个

丰谷镇

历史上多有盐井;严华寺始建隋朝;清丰谷天佑烧坊(酒厂);工业企业较多;“全国重点镇”

塘汛镇

电子信息、化工环保等大型产业集群

永兴镇

清建成永兴场;中央11部委首批认定的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绵阳高新区基础工业园区;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重要园区

龙门镇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镇”“四川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河边镇

说唱俑(东汉)和摇钱树出土于九龙山崖墓;九龙山汉墓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峰镇

全国528个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一;金峰雄狮是享誉川内外的大型狮龙和锣鼓表演团队,是川西北最大的专业狮龙表演队伍

石塘镇

“四川省百强乡镇”“绵阳市十强乡镇”

城郊乡

“绵州第一乡”“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中国乡镇之星”

游仙区

4个

魏城镇

历史可追溯到西魏;历为绵阳四大古镇之一;“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重点镇”

石马镇

“全国重点镇”

新桥镇

“全国法制城市创建示范单位”“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安全示范镇”“四川省文化先进乡镇”

玉河镇

“劳务输出基地镇”“市级卫生城镇”“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宋状元苏易简母薛太夫人墓、盐泉废县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油市

8个

青莲镇

李白故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

重华镇

海灯法师故里;千年文化古镇;中国火药之乡;全国规模最大的古硝洞遗址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君山硝洞遗址;第一批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

九岭镇

“国家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区”“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三合镇

“四川乡镇经济综合实力200强”;绵阳市“经济十强”乡镇

武都镇

“全国重点镇”“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

双河镇

“全国绿化造林百佳镇”

厚坝镇

“全国重点镇”“四川省乡镇企业示范区”

西屏镇

中国獭兔之乡,国家级獭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四川省首批无公害莲藕基地

安县

5个

桑枣镇

历史可追溯到清;风景名胜罗浮山、飞鸣禅院、古羌王城遗址等;“全国重点镇”

雎水镇

历史相传可追溯到三国;清初置场;雎水踩桥会闻名川西北;安县工业园(B区)

晓坝镇

历史传说可追溯到东汉;清兴场;姊妹桥;中国院子

千佛镇

历史可追溯到唐宋;国家级森林公园千佛山;“激战千佛山”遗址

秀水镇

“全国重点镇”;安县巨镇

梓潼县

4个

文昌镇

文昌故里七曲山

许州镇

“全国重点镇”“小集镇建设示范点”“四川省科技示范镇”

长卿镇

长卿山上有司马相如读书台、唐宋石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邺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贞洁牌坊

卧龙镇

“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三台县7个

潼川镇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川特大镇之一;历史可追溯到东汉。

西平镇

“全国重点镇”“四川最美古镇”;历史可追溯到清;古城墙;“客家会馆”“吴氏宗祠”

郪江镇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郪江崖墓群;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

芦溪镇

“全国重点镇”“美丽宜居小镇”

北坝镇

“国家重点小集镇”

   花园镇

“涪城麦冬”主要生产地,500多年麦冬种植历史,东南亚最大麦冬生产、粗加工基地;国家中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无公害药材生产基地;古涪城旧址

乐加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乡;“火龙之乡”

盐亭县

3个

云溪镇

历史可追溯到西魏;杜甫诗句“云溪话淡淡,春郭水泠泠”

玉龙镇

“全国重点镇”

富驿镇

“全国重点镇”;古时蚕、盐等物产丰富;当古驿要冲

北川县

8个

曲山镇

历史可追溯到清;汶川特大地震;

“全国重点镇”

禹里镇

大禹出生地,禹王庙、禹穴沟、禹穴碑,大禹祭祀;省级风景名胜区红军碑林馆

擂鼓镇

县内工业重镇和农业大镇;全县工业基地之一;“四川省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四川省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退耕还林示范点”

安昌镇

“全国重点镇”;国家级海绵生物礁地质公园主体广场和陈列馆;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龙隐镇

桂溪镇

国家AAAA级风景区九皇山和药王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烟云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双猿洞

青片乡

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香泉乡

“中国米黄大理石之乡”;北川县石材产业园区

漩坪乡

唐家山堰塞湖导流渠;漩坪乡场镇水下地震遗址

平武县

4个

南坝镇

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全国重点镇”

龙安镇

龙安府治地

古城镇

“全国重点镇”;西汉至东晋刚氐道治地;西魏至初唐平武县治;明代设古城驿

白马藏族乡

白马藏族特色

《绵阳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开展绵阳名镇志编纂工作,围绕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古镇、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指导编纂《青莲镇志》《西平镇志》《郪江镇志》《丰谷镇志》《魏城镇志》等。积极推荐和申报“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力争入选23部。

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范围包括:

历史文化名镇主要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入选对象。对于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历史人物、传统产业、历史上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或者作为某种文化、习俗发源地或传承地的镇,可酌情收录。绵阳特色乡镇中的文化古镇、旅游名镇可以归入此类,比如:涪城区河边镇;游仙区魏城镇、玉河镇;安州区桑枣镇、晓坝镇、千佛镇;江油市青莲镇;梓潼县文昌镇、长卿镇;三台县西平镇、郪江镇;盐亭县云溪镇;北川县曲山镇、禹里镇、安昌镇、桂溪镇;平武县龙安镇、南坝镇。

经济名镇以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有产业特色、其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名镇为主要入选对象。绵阳特色乡镇中的商贸重镇、工业强镇可以归入此类,比如:涪城区丰谷镇、永兴镇、塘汛镇、龙门镇;安州区雎水镇;三台县花园镇;北川县擂鼓镇。

其他特色名镇以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具有某方面特色的镇为入选对象,如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绿化百佳镇等,或由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认定,获得“XX之都”“XX之镇”等称号的特色镇。比如绵阳市涪城区金峰镇、石塘镇;游仙区石马镇、新桥镇;安州区秀水镇;江油市重华镇、九岭镇、三合镇、武都镇、双河镇、厚坝镇、西屏镇;梓潼县许州镇、卧龙镇;三台县潼川镇、芦溪镇、北坝镇;盐亭县玉龙镇、富驿镇。

绵阳市乡镇志编纂现状

乡镇志编纂源流

从搜集到的关于乡镇志编纂的资料来看,有以下一些发现:

海盐县史志办公室的石磊在《浅析“澉水志四种”及其对当代乡镇志编纂研究的启示》一文中提到:南宋常棠的《澉水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乡镇志,诞生在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自南宋绍定年间常棠始修《澉水志》以来,800年间又5修镇志,分别为明嘉靖董榖《续澉水志》、清康熙吴为龙《再续澉水志》(已佚)、清道光方溶《澉水新志》、民国程煦元《澉志补录》和今人王健飞《澉浦镇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的褚赣生在《明清乡镇志发展原因初探》一文中写到:宋元乡镇志总共才有5种,分布地区也仅限于江苏、浙江二省。至明代,乡镇志始有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共撰成乡镇志52种,其中江苏28种、浙江19种、福建2种、江西1种、山东1种、广东1种,编纂地区已由江苏、浙江扩及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入清以后,乡镇志编纂更是兴盛。清代共编就乡镇志323种,其中江苏211种、浙江77种、广东10种、福建9种,安徽6种、台湾3种、江西1种、湖北1种、湖南1种,几乎遍及南方诸省,北方的山东也有4种。

目前,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以中国名镇志丛书编纂为龙头,以打造系列精品镇志为目标,通过创新组织编纂模式和体例内容,出版一批质量高、影响大、社会效益好的名镇志。首批出版的《中国名镇志丛书》共11本,分别是江苏省苏州市《周庄镇志》《甪直镇志》《同里镇志》、广东省《虎门镇志》、河北省《第一关镇志》、浙江省《钱清镇志》、山东省《冶源镇志》、湖北省《三阳镇志》、上海市《枫泾镇志》、四川省《李庄镇志》、天津市《天穆镇志》。

绵阳市乡镇志编纂现状及得失

现状 绵阳市乡镇志编纂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编纂都相当薄弱,机遇与挑战并存。经统计,截至2016年3月,绵阳全市编纂完成乡镇志共49本,包括镇志6本、乡志43本。其中,仅《重华镇志》是公开出版,其余均为内部印刷。正在编纂的镇志8本。

得失 通过调查统计绵阳市乡镇志编纂情况,梳理出得失如下:

一是肯定已有成果。绵阳市已经编纂完成的6本镇志和43本乡志,是全市乡镇志编纂的初步探索,及时保存了各个乡镇一些珍贵史料,为进一步推进乡镇志编纂工作起到了基础作用。正在编纂的8本镇志,正好赶上推进绵阳市特色乡镇志编纂工作,成为绵阳市特色乡镇志编纂工作的首批尝试者,必将有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为接下来特色乡镇志的编纂起到一定作用。其研究和编纂工作的探索和思考,有利于今后进入全面编纂乡镇志阶段时抓住乡镇特色,学习、借鉴研究方法和编纂思路、办法。

二是不足之处值得反思。通过翻阅思考绵阳已有乡镇志成果,发现也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在体例上,框架结构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完全符合志书规范;在选用资料上,需要进一步注重资料搜集、核实、选用,通过微观的材料反映历史变迁,要避免与市、县志记述内容上的重复;在语言上,需要进一步斟酌提炼,要用微观细致、简洁优美、资料为主的语言,反应出地方特色。

绵阳市特色乡镇志编纂探讨

结合绵阳市特色乡镇概况及乡镇志编纂现状,借助《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首批推出名镇志成果,绵阳市特色乡镇志编纂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着重探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围绕特色,准确定位  乡镇志是完整记录乡镇历史、留住乡愁、记住乡音的重要载体,能够补市县志所缺,通过微观的材料反映历史变迁。编纂乡镇志是抢救和保存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全志型乡镇志书“存史”是第一要务,附带“资政、教化”功能,看似“高大上”,但不喜闻乐见,读志用志成为行政口号和理想。特色乡镇志书在“留住乡愁”的基础上,兼具“存史”功能,使读志用志成为现实可能。因此,编纂特色乡镇志在功能定位上,务必要围绕特色准确定位。每种类型的镇志要有各自的特色和个性,要重点突出本镇的“名”和“特”,不能编成千志一面。既要力求体现乡镇志是完整记录乡镇历史、留住乡愁、记住乡音的重要载体,最重要的还是要力求体现特色乡镇的特色所在、个性所在,突出典型性,反映出地方特色。

结合绵阳市特色乡镇的具体情况,在编纂乡镇志前,在篇目设计上,就要做到围绕特色、准确定位。一是文化古镇、旅游名镇,一定要突出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底蕴。可自选文物胜迹、古镇保护、特色文化、旅游名胜篇目,记述文物胜迹、文物古迹历史与现状,在全国或国际上具有的重要影响;古镇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古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景区景点、旅游节庆、旅游服务等。二是工业强镇、商贸重镇,一定要突出经济地位和产业特色。可自选经济产业、商业贸易、特色优势、特色产业篇目,记述经济发展现状、支柱产业、全国地位、经济发展过程;历史上有影响的商贸行业、老字号、商贸企业集团、商业街区和专业市场;行业或地域特色、发展历程、地位作用;产业的历史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专业市场、骨干支柱企业以及行业文化等。

突出重点,详特略同   在乡镇志编纂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本地最具特色、最能反映当地特点的内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突出重点,详特略同,让读者一书在手,就能感受到本乡本镇的特点,把握住脉搏。

一是共性类目也可以个性化展示,如概述的个性化表述。首批出版的11本《中国名镇志丛书》中,《周庄镇志》用“天下周庄”;《李庄镇志》用“万里长江第一镇”;《第一关镇志》用“两京锁钥无双地跨越发展新龙头”;《枫泾镇志》用“吴跟越角话枫泾”来概述自身特质。在绵阳市特色乡镇志的编纂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比如:游仙区魏城镇用“绵阳四大古镇之魏城”;江油市青莲镇用“诗仙李白故里”;三台县花园镇用“五百年涪城麦冬”;盐亭县玉溪镇用“云溪话淡淡春郭水冷冷”。

二是核心特色内容要记全讲透。如:《南溪镇志》的核心特色“中国豆腐干之乡”类目统“南溪豆腐干的源流”“制作工艺”“产业培育”“豆腐干文化”四个分目,放大了各个节点的细节,展示了南溪豆腐干的全产业链和衍生文化,记述了南溪“中国豆腐干之乡”的实至名归。《李庄镇志》将“省级‘非遗’李庄草龙舞”升格为分目,重点以“特点”“传说”“传承”三个条目放大讲述李庄草龙舞全过程,彰显风情。《周庄镇志》的“沈万三”类目下设有传奇人生、沈氏后裔、历史遗迹、万三效应等分目。绵阳在下一步乡镇志编纂中也可以以此类推,比如:江油市重华镇的核心特色“中国火药之乡”类目可统“古硝洞遗址群”“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等分目,放大各个节点的细节,展示重华火药的全产业链。涪城区金峰镇的金峰雄狮是享誉川内外的大型狮龙和锣鼓表演团队,是川西北最大的专业狮龙表演队伍,因此可将金峰雄狮升格为分目,重点以“特点”“传承”等条目放大讲述金峰雄狮传承与发展,彰显独特地方风情。北川县禹里镇类目下设大禹传说、历史遗迹、大禹祭祀等分目。

体例规范、史实准确  归根到底,特色乡镇志首先是一本志书,因此必须要遵循地方志的基本规范,除了把好政治关和文字关外,最核心的两点是:体例规范、史实准确。

因此,在编纂特色乡镇志的过程中必须把好体例关。要有一个好的框架结构,体例符合乡镇特点、突出乡镇重点。框架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系统,篇章节目设置是否逻辑规范,资料归属是否得当,记述层次是否分明、排列是否有序,内容是否交叉、重复,直接关系到乡镇志的质量。

必须把好史实关。乡镇志能够补市县志所缺,通过微观的材料反映历史变迁。在选用资料上,要避免与市、县志记述内容上的重复。深入调查,详细占有资料,是乡镇志编修工作的基础。注重资料搜集、核实、选用,一看资料是否齐全;二看选用资料是否准确、真实可信;三看使用资料是否口径统一,有无相互矛盾;四看史实有无出入,内容有无硬伤。

用中国独有的文化载体———地方志书来记录乡镇,记录新型城镇化历程,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对接的重要尝试,也是提升新型城镇化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特色乡镇及乡镇志编纂研究是地方志工作的重大创新,在组织模式、编纂形式、内容记述等方面需要有重大突破,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地方志成果,延伸地方志工作的触角,提升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巴蜀史志》2017年第一期(总第209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