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编纂探索>详细内容

【志鉴编纂】浅谈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设计与条目编纂‖甘文祥 涂柠蒙

作者:甘文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03 13:10:15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 4期

浅谈地方综合年鉴

的框架设计与条目编纂

甘文祥 涂柠蒙

我国早在14世纪40年代的《宋史·艺文志》中,就有《年鉴》一卷,可惜已失传。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算起,至今,我国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已有30多年历史。

年鉴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为地方文化建设发挥载体作用。年鉴作为地方志的一部分,是“史书”,也是“官书”,它的资料来源于官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不容置疑。年鉴一经编纂成书,作为一种资料形态,就具有存史功能。透过年鉴,各级决策部门可以直观地了解区域内各行业的发展情况,从而为各级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是年鉴资政功能最直观的体现。年鉴与地方志书一样,在传承社会文明中具有重要教化作用,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传统美德、地域文化等都可以通过年鉴这个载体来传承。年鉴还可以让人们随时了解家乡的变化、取得的成就,进而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帮助人们通过读鉴用鉴增长知识。

历史需要传承,现实需要记载,年鉴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这一重要使命。所以,认真编好一部年鉴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年鉴的框架设计

年鉴的框架与结构就是年鉴的“骨架”,是支撑起整本年鉴的“栋梁”,根据年鉴所记信息资料性质,按一定关系和层级对其进行归属与分类是进行年鉴编纂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第八条要求年鉴框架应做到:“分类科学,层次清晰,领属得当,编排有序”,这就是说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设计必须要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应突出特色,并保证年鉴框架设计的连续性。

(一)增强年鉴框架的科学性

我国年鉴编纂一般采用类目、分目和条目三个层级来构建全书的内容结构,三级内容层层呼应、环环相扣,体现出内在的逻辑联系。当然,年鉴的框架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会让年鉴框架设计越来越科学合理。如有的年鉴曾将“环保”这个分目归在“国土资源 建设 环保”类目,这就让相关类目实际包含了三方面内容,且不说内容过于繁杂,环保与国土、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显得不清晰,强行把三者揉合在一起有失偏颇。后来很多地方采取将“生态环保”作为一个独立类目,并把原归在“教育 科技”类目的“气象”“水文”分目,以及“政府”类目“防震减灾”等与“生态环保”关系更加密切的分目归入新设置的“生态环保”类目,从而使得整个年鉴的谋篇布局更加符合逻辑。

同时,如果年鉴类目分类标准不一,或者出现领属不当、散乱随意等现象,必定会造成信息系统的混乱,从而损害年鉴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比如有些年鉴把金融、旅游和服务业合为一个类目,这样的逻辑分类并不严谨,因为服务业中就包含金融、旅游,这就把领属关系与并列关系混为一谈,实不足取。

篇目的科学设置不仅要领属得当,还要求兼顾篇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尤其因为年鉴文稿一般由相关部门提供,而由于事实上各供稿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机构设置可能存在交叉重叠,在文稿提供上也就可能存在覆盖面不充分或者内容重复的情况。所以,类目设置时应坚持确保既不缺项,又要相对独立,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避免重复和遗漏。例如很多地方统计局和国调队在职能上存在交叉,所以他们分头提供的文稿可能也会存在记述内容的重复,这就要求编辑时要对两个部门的文稿进行综合协调使用,尽量避免重复乃至矛盾的情况发生。

(二)突出年鉴框架的特色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第九条要求:“年鉴框架应体现年度特点和地方特色。”一部优秀的年鉴在框架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社会经济等特点出发,抓住地方独特之处,设计出颇有特色的框架。以笔者参加编纂的《荥经年鉴》为例,《荥经年鉴(2017)》就在卷首“大事记”类目后面增设有“专辑”这一类目,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棒棒鸡、挞挞面、椒盐饼子、凉粉和油糕等荥经名小吃。近年来,随着荥经县旅游景点的开发打造,到荥经县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加,为让广大游客进一步了解荥经,《荥经年鉴(2017)》响应县委、县政府将荥经县打造成生态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县情概览”类目中,将原分目“地理”和“自然资源”调整为“山川水系”和“资源特产”,同时新增“生态旅游休闲”分目,详细介绍荥经的风景名胜、“农家乐”分布,以及荥经的山川水系(尤其是正在开发打造的牛背山)和荥经的自然资源、特产(砂器、天麻、竹笋、茶叶、蜂糖、腊肉)等综合信息,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份权威、综合、实用的旅游指南。

年鉴大纲应紧扣时代发展特色,适当地进行栏目设置,以突出地方中心工作、试点创新工作、典型经验、重大突发事件等核心主题。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荥经县距离震中直线距离50千米,震感强烈,灾情发生后,荥经县各级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救援行动,并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工作。为客观真实反映这一历史事实,《荥经年鉴》2014年、2015年、2016年卷分别增设“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内容。同时,年鉴在设计框架结构时应体现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区域优势、历史文化等方面地方特色。《荥经年鉴》自1999年编辑出版以来,始终坚持在卷首彩页逐年设置“可爱的荥经”和“荥经要闻”两个板块,帮助读者直观、简要了解荥经城建、风貌、公共服务、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进程。

(三)保持年鉴框架的连续性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第十条要求:“年鉴框架应保持相对稳定。”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年鉴记述事物的发展变化也应客观反映这种连续性,满足读者阅读使用和纵向比较的内在要求。如“民政工作”分目一般设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优抚双拥”“社会事务”等条目,记述当地社会福利院、慈善助学、城乡低保救助、五保供养、养老服务体系、双拥退伍安置等方面情况,读者通过研究比对每年的数据变化,可便捷了解全县救助条件、救助人数、救助标准的变化情况,从而准确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完整发展历程。

年鉴篇目的连续性,本身也对框架的稳定性提出了一定要求,这既能确保年鉴所涉及的相关主题呈现出清晰的变化过程,又有始有终,保证记述本身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如为客观反映和真实记载荥经县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荥经年鉴(2016)》开始相应增设“脱贫攻坚”内容,并一直持续到2020年,充分展现了《荥经年鉴》存史资政的担当作为。

二、年鉴的条目编纂

年鉴以条目为主要载体,除领导名录、特载、文献等一次文献及索引、书目、提要等二次文献外,条目是年鉴构架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年鉴内容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它不仅构成年鉴的基本内容,而且直接影响年鉴质量,要精选和精编条目,对选取的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提炼,去粗取精,规范条目标题、内容,从而打造有价值、高品位的年鉴成果。

(一)突出条目标题中心词

规范条目标题文字是提高年鉴条目质量的重要途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第二十三条要求条目编写应做到:“标题中心词突出,题文相符”。标题是内容的“眼睛”,年鉴条目的标题,既是条目内容的聚集点,也是读者检索资料、获取信息的门户。提炼条目标题时应认真研究资料,在占有大量事实和材料的基础上,找出其中心点,用精炼的词语加以概括,使读者一看就能望题知意,便于检索。

年鉴条目的标题应注重“信息性”“新颖性”“检索性”。所谓“信息性”,就是标题要揭示条目的本质内容,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公务用车管理”“路桥建设”之类的标题,让读者一看便知这个条目要阐述的内容。所谓“新颖性”,不仅体现在对鲜活内容主题的精准概括,还要求能体现出作者或编者的个性化思路。所谓“检索性”,是指标题语言应规范通用、简明醒目,不能太抽象,不采用工作号召或工作部署用语和不确切的形容词,文字宜短不宜长,使读者能望题知文。如“探索创新符合山区道路实际的交通管理机制,成效显著”这样的标题不仅过于冗长,不够精炼,而且“成效显著”等修饰语、描绘词空洞无物,在年鉴编纂中都应忌用。若将此标题改为“探索山区道路交管机制”,则可达到用最简洁、最精炼的文字陈述事实的目的,做到无一句多余的话、无一个多余的词。

(二)把握年鉴选题方法

年鉴条目的选题要注重“真实性”“时期性”“完整性”。

所谓“真实性”,即要求选题真实可靠、有理有据,不能主观推测,妄加臆断。选题时要认真细致,科学分析资料,去伪存真,发现问题及时考证鉴别,保证资料的准确无误。如收集各类数据时,要弄清这些数据的来源,如同一事物的数据因来源不同而产生差异时,需以统计部门的数据为准。

所谓“时期性”,就是说以收集年鉴体例所规定的时限以内的材料为主,不要漫无边际地进行收集,但如是关于探本溯源、记述兴衰演变的内容,则可以适当延伸,简明扼要记述。

所谓“完整性”,即要求叙事完整、要素齐全,不支离破碎,能完整地记述来龙去脉,一般应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但也要注意避免叙述一般过程、罗列出席人员、抄录领导人讲话、偏重气氛描绘等做法。

选题时还应注意选择反映新情况、新发展、新成果、新问题、新经验、新趋势等新信息;选择观点正确,富有时代特色、年度特点、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事物丰富条目内容。

(三)对标条目写作要求

一是应就事论事。用事实说话,寓理于事,坚持述而不论,切忌夹叙夹议、推论考据等。写法直入直出,不拐弯抹角,不藏头露尾;回避描写和抒情,用客观、准确、简明、严谨、平实的语体记叙内容。要用冷静的、历史的眼光看待所记事物,实事求是,不随意褒贬,不加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如“灾后重建圆满收官”“赢得了领导和群众一致好评”等均属不妥。

二是应开门见山。用最简洁、最精炼的文字陈述事实,不采用无实际内容的语言做铺垫过渡,杜绝一切假话套话以及虚浮之语,将起承转合、套话空话等写法和用词删减到最低限度,做到言简意赅,惜墨如金。诸如“为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与安全……”“为全县的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及相关会议精神”“虽然……但是……”等表述均为不妥。

三是应规范称谓。单位名称首次出现使用全称,其后可用规范简称。除专文、引文外,条目行文统一使用第三人称,如“我国”用“中国”,不出现“我省”“我办”“我局”等字样。年鉴中出现的人名均直书其名,不加“同志”“先生”“女士”等称谓。各种名称在书内第一次出现,一律用全称,同一条目中,人物的职务、职称,只需出现一次,以后均可略去。

四是应规范用词。条目行文方式上要简练,多短句,少长句;多主谓句,少定语、状语、补语等附加成分;多实词,少副词、助词、形容词、感叹词、夸张词等。少用“了”字句:如“提高了”“通过了”“取得了”等;少用“对”字句,如“对过往车辆进行逐一检查”可改为“逐一检查过往车辆”;少用“的”字句,尽量做到精炼简约。

五是应规范时间表述。首次出现一般要求写出准确的年、月、日,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如“以前”“去年”“今后”“至今”“最近”等。同一条目中年份前面已提过的,后面不必重复出现,可采用“年内”的提法,也可直接交代“某月”或“某月某日”。具体时间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年份数字不能缩写,如“2017年”不能写成“17年”。

六是应统一规范数字及计量单位。在使用计量单位时不能使用“km”“m2”“ml”等字母表示单位,应一律使用中文“千米”“平方米”“毫升”表述,并且“平方米”不能简写为“平方”或“平米”。年鉴在使用数字时应努力做到全书相对统一,主要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5人(次)”“18个”“50辆”等;但叙述文字中的数字或者并非表示科学计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应使用汉字,如“五年计划”“八项规定”等。

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看似简单,实则涉及方方面面,编纂者不仅要设计好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撰写好规范而有价值的条目内容,还要妥善处理好设计封面、精选大事记、处理图片、设计排版、反复审稿、出版等一系列程序。所以,年鉴纂者应以理念为先导、以质量为中心、以求实为原则,遵循年鉴编纂的相关规定,强化责任意识和事业心,以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工作,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实现常编常新,避免千篇一律,使年鉴真正成为具有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具有使用价值的百科全书、具有交流价值的宣传窗口。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甘文祥 涂柠蒙(荥经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