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巴蜀史志》卷首语>详细内容
2021-10-28 11:44:49

198期【卷首】秉心直书育乾坤

作者:蝉羽 来源:《巴蜀史志》 发布时间:2015-05-01 12:26: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上周浏览新闻,看到《联合早报》载文,谈日本一位女士在公务接待中的两件小事:一是每天晚上,都会安排车子送考察团成员返回酒店,同一时间,她也跟着下车,步行到地铁站,搭乘地铁回家,原因是如果让车子顺便送她回家,会有乱用公帑的嫌疑。二是她参加了“本没有安排她参加”的考察团成员与当地学者的交流晚餐,都主动提出要支付自己的餐费。作者由小及大,在赞扬日本对贪腐的“零容忍”时,顺便“有待观察”了中国大陆的“零容忍”,更并由是带出个因为与大陆互动增多,香港越来越多的公务员“理想信念动摇”,在廉洁自律上走上一条灰色道路的“深层次问题”。

虽然是司空见惯的笔法与套路,但作为一个资深的大陆基层公务员,心里仍不免有五味瓶被随意打翻的感觉;作为一个“无事乱翻书”的史志工作者,可以很自豪却又有些委屈地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肃贪倡廉的探求史,也出现了在世界范围内可以光照古今的清官现象等模范群体。远的,有克己奉公、节俭清贫,死后居然无钱下葬自己的唐朝监察御史卢怀慎、明代御史鲁穆;近的,有“一辈子开会连普通饭都不吃,只回去吃自己的定量”的中共元老徐特立和身上搜不出一块钢板的方志敏;眼前的,有默默奉献本职岗位,奉公不遗余力,自己守着清贫甚至拮据度日的相当数量的年轻公务员群体,包括我身边的同事。

中国被调侃,被洗涮,被无意“顺带”而中躺枪、成主角,在一些文明世界、文明人士中,已经是毋庸讳言的老程式、新常态。但近期已经在逐步过气的几个网络盛事,在成为历史尘埃之前,仍然有记载并啐语几句的必要。在一定群体中“著名”的央视主持人老毕,因为年长、资深,还在一定群体中堂而皇之成为了其共同的“毕姥爷”,在一个富丽堂皇的晚宴,在一个多色人种汇拢的欢聚,兴高采烈的展示了“才艺”。事件的发酵,不仅超出了老毕的“主持”,可能也超过了他的想象,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了左右的骂战。作为一介小民,仅只觉得,在漫天的告密论、阴谋论、无聊论、惶惶不可终日论等“盛气”“盛势”之下,我们能不能回归谈论简单的事实本身:一个声高誉隆的公共人物,一个长期站在公共平台中心的“话筒掌握者”,对逝者不讳,对上者不敬,对守护者不尊,口无遮拦逞巧舌之利,任情使性纵小我之欢,这样的事,是否是对社情民心的大不谨?这样的人,可有德行资格去主持并娱乐教化大众?不信,只要试试,请毕姥爷走出国门,或者请各种洋装洋相的毕姥爷们如法炮制,在他们的国度盛装登场、抑扬顿挫一些华盛顿“错误”立国、美军的种种“神话制造”,或者让甘地“拿起武器起义”,流布英国皇家、日本皇室“浪费”民脂民膏等等娱乐娱乐气氛,结果马上就可想而知了,反正绝不是在一句神圣的“言论自由”“个人隐私”下可以招摇过市、溜之大吉的。

还有就是因长期“举报公车私用、监督政府部门失职”等而成为公众人物的广州“区伯”涉嫖事件。以现在的信息资源看,不论“陈老板”是否就是“陈警官”,也不论那顿饭是否就是一个被人设陷的“局”,在“信嫖客不信公权力”的网络暴力“雨过地皮湿”之后,舆论场终于恢复了几丝理性的阳光:一是监督公车私用的公心与区少坤人性的私欲是可以同生共存的,二是一个坚持不懈履行监督正义的人,如果监督不了自己做人的定力、守法的防线,自然会是一颗有缝的蛋,而且“存在隐瞒实情骗取低保的行为”也说明了要占据道德高地在当代的不轻易、难。三是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喊冤叫屈、转移矛盾,甚至搞民意煽动和道德审判,都只会让人厌倦。错了就该被责,犯了就会、也应当“与庶民同罪”。

置身的世界像万花筒,身内的心灵如水晶球。耳中,已经被真实是生命、用事实说话等豪言宏论磨蹭出了老茧,祖先的秉笔直书也犹在回响。只是,自古言由心生,秉笔直书,前提必须是秉心而论笔由心使,恐怕才是中外皆同,古今不易的公理。

来源: 《巴蜀史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