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巴蜀史志》卷首语>详细内容
2021-10-28 11:44:49

191期【卷首】马“道”成功

作者:蝉羽 来源:《巴蜀史志》 发布时间:2014-03-01 12:11: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4是农历马年。承续中国的古老传统,马年说马一时炙热。尤其种种源流不止的“马上体”祝语,诸如“马上发财”“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对象”“马上带金”,直接汉代便已出现的“马上封(蜂)侯(猴)”之遗风余韵,仿佛情到意到之外,真有祝啥有啥,马上“兑现”,“马”一到即成功的魔力了。

愿望只是意愿,游戏终归游离。繁华、闹热之后仔细一想,这样的“马上”体流行,从积极面说,表达着国人的进取、乐观、奋进、向上;从现实来说,反映出急切、浮躁、喧闹、虚华;从反面来看,也真切地看出许多不求过程只看结果的功利,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投机,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色彩。究其根由,是缺失了一个无论唯物论还是诸多宗教观都强调的定论:因果相袭,有什么样的结果绝对存在相对应的前提。

因此,相信“马到成功”,必须要厘清何谓“马道”。

“道”一:坚守本分,永不变色。关于马的起源非常之早。有关史料记载,我国北方各地都有马的历史踪迹。综观世界历史,自从诞生以来,马就被人类所利用,一方面作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畜牧资源,一方面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特别是骑乘、驮物的重要交通工具。伴着人类从原始初蒙到当今科技昌明,马的这样的本分和功用,坚守未变。

“道”二:尽职尽责,尽心竭力。社会发展带来的私利争夺,必然导致人心不古,战乱频仍。无论古今中外,无论冷兵器时代抑或热核战争,马,作为战争机器,作为英雄主角“人”的配角,既受到人的爱护与垂青,也上演了许多感天动地的奇迹,创造了许多经久流传的故事,成就了“甲兵之本,国之大用”的共识。在战云密布、铁骑滚滚,大兵压境、铁骑千里,硝烟弥漫、战马嘶鸣,朔气寒光、金戈铁马的雄浑历史幕布上,试想,关羽的“千里走单骑”如果少了“赤兔”,赵云的单骑救主如果没有“玉狮子”;假如项羽离开了“乌骓”,岳飞不与“白龙”共驰骋,那么,历史的演进是否改写是另一回事,但是历史的底色、文字的格调、情绪的飞扬、后人的神思,肯定会单调、乏味至枯寂了。也因此,“茶马古道”还让人神追心驰;《西游记》中的白龙马,能够人神互通,到现在依然魅力不减;真颜雪藏的汗血宝马,照例引发无数人的顶礼膜拜、千古浩叹;一部《战马》,能够激发肤色、信仰、地域、种族尽皆不同者的一致感佩叹服。

“道”三:一往无前,创新机变。宏观的历史循着规律轨迹顽强前行,微观的环境却瞬息万变多端吊诡。马,不管用作农事,刀耕火种,也不论司职骑乘,披甲上阵,都既能够吃苦耐劳,沉着稳健,忠于职守,又能够一往无前,富于预见,随机应变,特别是关键时刻,往往突破常轨,往往创新创造,往往出人所料,以其或默默苦干,或勇猛忠诚,或潇洒俊逸,或威猛狂飚,如同“的卢”之一踊三丈,抛起一道道微尘烟云,勾勒一幅幅灵动剪影,奠定“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恒久古训。

“道”四:大形而上,异化升腾。马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活、生产伙伴,以其忠与义、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承载了人们许多的思想寄托和抱负追求,甚或升华为精神的图腾。周天子的“八骏”、唐太宗“昭陵六骏”,表面说的是马,内里暗含的却是不世功业。人们总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的人才,更以“田忌赛马”“塞翁失马”“射人先射马”,老马识途、天马行空、老骥伏枥、龙马精神等等马的种种故事,实实在在地告诉着我们一个个哲理,寄寓着一个个祝愿,托付着一个个期望。

马尚如此,复况人乎!通明马“道”并践行之,则功成自然,在望在即。


来源: 《巴蜀史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