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巴蜀史志》卷首语>详细内容
2021-10-28 11:44:49

207期【卷首】登高台而望东海

作者: 蝉 羽 来源:《巴蜀史志》 发布时间:2016-11-01 17:23:00 浏览次数: 【字体:

2100多年前的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轻描淡写”地讲了一个“据说”成了真的故事,就是年轻的孔子专程从鲁国去齐国,向老子学习“礼”。学成临别之际,老子对孔子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是用财物,仁德的人送人是用言辞。我不能够富贵,却盗取了仁人的名号,就说几句话送你。老子说的是:“一个聪明又能深思明察的人,却常遭到困厄,几乎丧生,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识见广大的人,却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那是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后果;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属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本身。”

老子、孔子可能无意看高自己,他们的见与不见,交流求证与否,说些什么有没有用,早都已是苍凉云烟随风而去,湮没于两千多年的大浪淘沙,杳杳像遥不可及的苍穹边沿。太史公也绝对没有想到,老子送了孔子什么话,有没有送,甚或见没有见着,都几乎不是后人关心的重点。倒是为师者语重心长地叮嘱、悟道者满怀忧思地启发、权重者居高临下地关怀、得志者势大力沉地指示,以名人的千古赠言、帝王的金口玉言、哲人的金玉良言、智者的不朽名言及其种种化身变形,绵延浸润于千年流变的中华文明之中,“诲人不倦”顽强生存,熠熠生辉“千古流芳”。

君不见,秦始皇帝的焚书坑儒及几十年后汉朝武帝的独尊儒术,直接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厚土之上,把古中国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来了个A/B面的底朝天大翻转,其实质不外乎统治者为黎民百姓定规矩,必须听什么话,走什么路。这样的把戏一路沿袭,直至20世纪的新生活运动,也还总在希冀刚刚剪掉辫子脱下长衫的国人顷刻西装革履刀叉觥筹,其间眼花缭乱的种种手法,不过是间或的翻新而已。

君不见,增广贤文、诸子文粹、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各类经过严密甄选的文化“精品”在孕育一代一代合格士大夫、芸芸众生者的同时,顺便流逝了饱满充盈争锋创新、姿色各异多元共存、奇幻绚烂绮葩瑰丽的宝贵基因?

君不见,父母必读,孕妇必读,小学生必读、中学生必读、大学生入学必读,文科生必读,理科生必知,留学必读,退休必读,养老必读,从你的孕育出生到生老病死,各式各样的必读必知必行必做必为必须都必将与你相伴终生如影随形。

君不见,从皇帝到大领导,从大领导到小领导,从官宦到形形色色的名人精英;从古代到今朝,从个体到机构,乃至蔚为大观的成千名人扎堆的智库,名目繁多花样乱眼的荐书,推广,绍介,穿越了时空,泛滥于神州,蓬勃地成长。

重压之下必有反弹,长年饱餐也会消化不良。有幸经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回望历史长河,我们可以看到,“少年不识愁滋味”略显孟浪,“老夫聊发少年狂”稍微张扬,“但使残年吃饱饭,只愿无事常相见”又有些黯然神伤。直面纷乱现实,我们能够感觉,闭上自己的眼睛,就关上了全部的门窗,于是可以听从自己的心声,静思默想那终点和方向。回应责任担当,我们应当回到原点,相信别人的大快朵颐,填补不了自己的辘辘饥肠;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一步一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才能成一家之言,千古之绝唱。

我们当然更可以相信:“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不要招徕你的手下收集木材、发号施令或分配工作,相反,去教他们渴望无尽的大海。”

从此刻开始,时间看得见。

从此处了望,大海看得清。

来源: 《巴蜀史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