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巴蜀史志》卷首语>详细内容
2021-10-28 11:44:49

209期【卷首】柳绿花明满地春

作者:蝉羽 来源:《巴蜀史志》2017年第一期(总第209期) 发布时间:2017-03-01 17:25:00 浏览次数: 【字体:

人勤春来早,时惰冬忘归。紫金山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权威地给出了今年立春的准确时间:2月3日23时34分。因为2月3日立春比较罕见,上一次发生在1897年,距今刚好120年,过了两轮甲子;还因为2月3日正身在温暖的南国,自然界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内心里暖意渐聚、春绪抬头。也可能是难得看回中华诗词大赛受了激发,各种关于春天春情春思的诗句信步涌现游走,譬如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譬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又譬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而冷不丁冒出来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却使我满心的喜悦平添一丝惆怅,也隐隐替陆游打着抱不平:官场混得久了,闲居故乡山村未免不是享受,春光明媚自古都是美景,乡情浓郁乡民淳朴;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从“疑无路”到“又一村”,其实只是当时实景实情的真实再现,不成想其“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之“本意”虽美,但“陷于困境似无望,绝处逢生现新机”的“演绎”,却势不可挡地后来居上,硬生生把一首爱乡爱土的抒情作品,蜕变成了千古传诵的哲理名篇。

稍有生活常识,稍晓自然常理都会明了,春天的柳,迎春而发,蓬蓬勃勃,之所以“暗”,恰恰是因其青春,因其茂盛,因其密致,因其厚重,柳“暗”与花明,是同期生发、同时盛放、同地盎然昂扬,是相互衬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相安无事,是“联合词组”而非“偏正结构”,是你中有我、美美与共而非有你无我、你死我活。诚如“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从没有听闻有人将泉水垂杨、荷柳山湖割裂对立,扬彼抑此。

因此就有感于人力的强大、人心的可敬兼可畏。众人拾柴火焰高,可以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三人能够成虎,众口便可铄金,当流言取得压倒性优势,当千人一面百口一词,就真的是“事多有”而不那么可以轻易“君自宽”了。也感叹,如果人们只是品味这柳暗花明道出的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或者仅仅玩味体会于宋诗特有的理趣,那顶多是玩一些文字游戏、打点点文史官司,“百无一用是书生”,真还不会有什么大碍。但搞历史的人总是能够用忧郁的眼神在时光的长河中掂量出一些混沌、芜杂、别有用心乃至种种不堪的丑陋,让自然界的真实面照映出社会世象里千奇百怪的众生相。

也因此感喟先贤的深刻、哲人的洞见、智者的良言苦心。他们或者一语中的让各种自以为是的小心思无处可逃,或者著书立说祈望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因相循,或者开宗立派以身示法化解乖戾导正风习。恰如《论语·颜渊》有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佛曰:自己未度,而欲度人,是菩萨发心。度人先度己,利己也利人,度人就是度己,度己先度心。先知坦言“我的使命是为了完美人类的道德。”《古兰经》指导人须诚实守信、克以忍耐、宽恕待人、互相合作、谦让利他、语言优美、结交好人、重视礼节。更有人干脆总括了宗教的“乌托邦”:最想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利他性,即愿意为别人着想,而不是为自己着想,为别人考虑而不是为自己考虑,愿意寻求别人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水到渠成的想起了《华严经》载,如来成正觉时,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释迦牟尼佛言:我是已成佛,你是未来佛!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宽水阔无歧路,柳绿花明满地春。

来源: 《巴蜀史志》2017年第一期(总第209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